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苏武与白亭海关系的疑案(6)


    注释:
    ①(清)梁份撰、赵盛世等校注:《秦边纪略》卷2《凉州北边近疆》,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0页。
    ②任继周、张自和、陈钟:《苏武牧羊北海故地考》,《兰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③《史记》卷123《大宛列传》。
    ④《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⑤《汉书》卷28下《地理志下》。
    ⑥《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⑦《汉书》卷94上《匈奴传上》。
    ⑧《汉书》卷54《苏建传》。
    ⑨《汉书》卷6《武帝纪》。
    ⑩王宗维:《汉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路》,昆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8页。
    (11)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2页。
    (12)(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卷40《禹贡山水泽地所在》,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953页。
    (13)参见王宗维:《汉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路》,第234页。
    (14)《汉书》卷7《昭帝纪》。
    (15)林幹:《匈奴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16)《史记》卷123《大宛列传》。
    (17)《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18)《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19)《汉书》卷54《苏建传》。
    (20)(清)张玿美修、曾钧等纂:《五凉全志》卷2,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影印清乾隆十四年刊本,第248页。
    (21)《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67《凉州府一》,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第13190页。
    (22)(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卷63《陕西十二》,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997页。
    (23)(明)顾炎武著、张京华校释:《日知录校释》卷22“诗人改古事”条,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847页。
    (24)《温庭筠诗集笺注》卷8《别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5)参见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顾颉刚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60页。
    (26)《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27)参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统万城遗址近几年考古工作收获》,《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5期。
    (28)王先谦:《汉书补注》卷54《李广苏建传》,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本,第1135页下。
    (29)《汉书》卷54《苏建传》。
    (30)《汉书》卷54《苏建传》。
    (31)《汉书》卷54《苏建传》。
    (32)谭其骧:《云梦与云梦泽》,《长水集》(下册),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2页。
    (33)《汉书》卷54《苏建传》。
    (34)《史记》卷47《孔子世家》“唯子赣庐于冢上”条,《索隐》:“按:家语无‘上’字。且《礼》云‘适墓不登陇’,岂合庐于冢上乎?盖‘上’者,亦是边侧之义。”
    (35)[日]海野一隆著、辛德勇译:《释汉代的翰海》,《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1期。
    (36)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61页。
    (37)(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41《答苏武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852页。
    (38)《汉书》卷7《昭帝纪》。
    (39)林幹:《匈奴史》,第30页。
    (40)任继周、张自和、陈钟:《苏武牧羊北海故地考》,《兰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41)《新唐书》卷40《地理志》。
    (42)(唐)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通典》卷172《州郡二》,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480页。
    (43)(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18页。
    (44)(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第1019页。
    (45)《水经注校证》卷40《禹贡山水泽地所在》,第953页。
    (46)《史记》卷2《夏本纪》正义引《括地志》。
    (47)(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第1019页。
    (48)(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第1020页。
    (49)《水经注校证》卷40《禹贡山水泽地所在》,第953页。
    (50)《汉书》卷28下《地理志下》。
    (51)(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第1036页。
    (52)柴德赓:《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第207页。
    (53)[日]前田正名著、陈俊谋译:《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8页。
    (54)(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第1024页。
    (55)唐长孺:《唐书兵志笺证》,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53页。
    (56)(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第1019页。
    (57)《新五代史》卷74《四夷附录》。
    (58)(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第1019页。
    (59)《汉书》卷28下《地理志下》。
    (60)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第17页。
    (61)(宋)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卷152《陇右道三》,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946页。
    (62)参见鲁挑建、郑炳林:《晚唐五代时期金河黑河水系变迁与环境演变》,《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63)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658页。
    (64)参见鲁挑建、郑炳林:《晚唐五代时期金河黑河水系变迁与环境演变》,《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65)《太平寰宇记》、《明一统志》、乾隆《甘肃通志》等地理书在肃州仍列白亭海,当是辗转抄袭旧地志的结果。关于古代地理书辗转相抄的情况参见严耕望:《中古时代几部重要地理书》,《严耕望史学论文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545页。《晚唐五代时期金河黑河水系变迁与环境演变》一文认为晚唐河西居民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增加了黑河的水量,并且认为唐代黑河、金河分流是人为所致。斯言甚是。
    (66)(宋)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卷152《陇右道三》,第2939页。
    (67)武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新编武威县志之三——古诗话凉州》,1985年,第241页。
    (68)武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新编武威县志之三——古诗话凉州》,1985年,第241页。
    (69)《日知录校释》卷22“于仲文诗误”条,第848页。参见谭其骧:《地方史志不可偏废旧志资料不可轻信》,《长水集》(续编),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73页。
    (70)乾隆《甘肃通志》卷49《艺文》,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1)(宋)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卷152《陇右道三》,第2937页。
    (72)严耕望:《唐代北疆直接领辖之境界》,《严耕望史学论文集》中,上海古籍出版2009年版,第704页。
     
        (本文原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6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