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金毓黻论通史编纂(6)


    其意以为西洋近代史始自法国大革命,为划时代之一段,而吾国应仿效之,自鸦片战争以划分时代。”①在他看来,若断代为史,将鸦片战争以来之史划分为一阶段是可以的。“横截数段,而为断代之叙述,鸦片战争以来之史实,为其中最后之一段,姑名之为近世史,亦可予学者以研究之便利。”但撰写通史,若以鸦片战争以来为近世史,则上古史从邃古至周末,中古史从秦绵延至清中叶鸦片战争以前。如此,中古史与近世史,“两相比较,似有长短不侔之嫌”。更重要的是,“近代西力之东渐实始于明季清初,讲近世史者似不能遗此一段而不言。”因此,他建议,若对中国历史进行分期,则近世史之开始应上溯至明末,以明末清初至鸦片战争前为近世史之前期,从鸦片战争开始称为近百年史。“此说亦言之成理,此撰通史者所应折衷考量者也。”因为,这既可补救中古史过长而近世史过短之弊,又能较好地反映中国历史发展脉络。“惟贯通中国五千年之事迹而为一书,前后脉络相寻,则近世史可上延于明季,以明西力东渐之来源。”②金毓黻仅从对外关系考察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故而反对以鸦片战争为近代史的开端。但他强调通史分期应反映历史发展脉络,则体现出对“通古今之变”这一通史要义的重视与对机械地模仿西方史学作法的反感。金毓黻对“通”的这种追求,也体现在其有关通史研究与撰述方法的讨论中。
    金毓黻认为研究本国史有两种方式,一曰鸟瞰式治史法,一曰虫蛀式治史法。所谓鸟瞰式的方法,旨在高屋建瓴地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全貌。“置身于史实之外,凌空而俯视全局,历历在目,位置之远近,形状之大小,悉可一览而得,此所谓鸟瞰式治史法也。”虫蛀式方法,意在明确历史发展的细部。“置身于史实之中,一一从事展玩,而从而分析其内容,以寻其症结所在,此所谓虫蛀式治史法也。”这两种方法,一则偏重于宏观把握,一则注重微观分析。“鸟瞰式治史法,如乘飞机升于高空,以俯视某大都市之全景。虫蛀式治史法,如身入某大宅中,而细数其所藏。虫蛀式治史法,亦可曰解剖式治史法,取若干史实一一为之分析,而明其得失去取,非置身于史实者不能为也。”至于通史研究与撰述,当以鸟瞰式为主,辅之以虫蛀法。金毓黻指出:“愚谓治通史应以鸟瞰式为主,而以虫蛀式或解剖式辅之,庶几其可,否则通于此则窒于彼,虽名通史,实史考之丛编耳。”③不难看出,金毓黻倡导以鸟瞰式方法为主研究与编纂通史,旨在对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有一高屋建瓴式的宏观把握,展现出历史进程的变动与趋势。在他看来,通史研究与撰述若斤斤计较于细枝末节,不仅难以做到脉络贯通,还有可能将通史变成史考汇编。金毓黻所编著的《中国史》就是采用鸟瞰式为主、辅之以虫蛀式的表述方法。他指出:“本书体例与一般教科书不尽相同。教科书胪列历代史实,巨细靡遗,而其弊即在语焉不详,反使读者莫名所以。”“本书所重为历代治乱兴衰之大事,而尤注意其变迁之因果关系,盖亦太史公‘通古今之变’之意也。”为此,他以重大历史事变为核心,宏观勾勒出中国历史脉络,但“所叙及之问题,则不敢太略,以使读者能明其底蕴为止。”④
    就当时学者所撰之通史著作而言,金毓黻认为,周谷城《中国通史》采用的是鸟瞰式治史方法,而吕思勉《白话本国史》则是虫蛀式方法的代表。“近人吕思勉氏之中国通史,系用虫蛀式治史法,著重于分析,如身入大宅之中而细数其所藏。周氏之通史不然,不重分析而重观察,凌空俯视,以明其全局情状,此则用鸟瞰式治史法也。”⑤吕思勉所撰通史著作,颇得学者好评。顾颉刚在《当代中国史学》一书中称赞其《白话本国史》为“中国通史撰述开一新纪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金毓黻:《静晤室日记》,辽沈书社1993年版,第4834页。
    ②金毓黻:《中国史学史》,第433、435页。
    ③金毓黻:《静晤室日记》,第5014页。
    ④金毓黻编著:《中国史·凡例》,正中书局1947年沪七版。
    ⑤金毓黻:《静晤室日记》,第5014页。按: 整理出版的《静晤室日记》均为“吕思勉氏之《中国通史》”、“周氏之《通史》”。笔者以为不妥。这里的中国通史、通史当指一般意义上的中国通史,非专指二氏之通史著作。而此处所说“吕思勉氏之《中国通史》”系指吕氏《白话本国史》,而非《吕著中国通史》,故不应加书名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