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金毓黻论通史编纂(7)


    金毓黻也认为“吕氏此书有系统,有断制,堪称为中国史之第一名作,并世作史诸家未能或之先也”,实现了梁启超所构想的通史撰述计划。其有关历史的认识条分缕析,详细而准确。“凡历代官制之变迁,赋税之沿革,言之最详最确,可谓应有尽有,而绝无影响支蔓之词参乎其中。”尤为可贵的是,书中多精辟之议论。如有关三苗、古世城名与国名关系、隋唐以前郡国选举制、东晋荆、扬二州之地位等问题的论述,“皆具有新解,而无穿凿武断之失。”①这说明吕思勉能够深入历史内部,做精深的研究。但就通史撰述而言,金毓黻认为周谷城《中国通史》略胜一筹。“是书以鸟瞰式观察吾国全部之史实,不拘牵于政治纪事,不沾沾为考证之学,是为最有新意,最得要领者。盖于吕思勉通史之外,别开生面,以饷读者,诚今日出版之界之可称者。”“全书以经济史观为主眼,一贯而下,颇能自成家言。”②周谷城曾指出,历史自身本是系统完整的,史学研究应从全局出发探讨人类活动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以获得对历史自身的认识,而史学著作则应反映出历史自身的完整性。但已有的通史,无论是以分朝、分类予以叙述,还是采用纪传体、编年体、章节体,都破坏了历史自身之完整。为了维护历史自身之完整,他强调通史编著在体例上应采纪事本末之体,“因事命篇一依历史事情发展之次序为常格”,对史实的取舍“一依历史事情自身之完整为标准”,文字则应反映出历史事情之间的必然联系,显示出历史自身的完整性③。周谷城以这种理念和方法撰写中国通史,如乘飞机升于高空,以俯视整个中国历史,既显示了历史发展脉络,又反映出各种因素在历史中的作用以及相互间的联系。所以,金毓黻认为他所撰之《中国通史》最得通史之要领。
    金毓黻倡导鸟瞰式为主的方法研究与撰写中国通史,一方面与其通史旨趣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基于他对通史社会价值的认识。金毓黻理想中的通史为“取古今史实之全部,而为概括之记述,以求其时间之递嬗,空间之联系为原则者”,贵在脉络贯通而简要有序。虫蛀式治史法注重细节,显然难以达到这一目标。而鸟瞰式治史方法视野开阔,关注全局,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面貌和脉络。以这种方法研究与撰写中国通史,易于简明扼要地反映历史进程。对于通史的社会价值,金毓黻有明确的认识,这就是通过对过去的叙述帮助人们认识现在与未来。在《中国史》绪言中,他写道:“我们是中国人,便都有明了中国的必要。然而要明了现在的中国,先必须明了过去的中国;明了过去与现在的中国,然后我们才能推测将来的中国。这个明故、知今和测来的工作,便是历史的内容,是历史家的使命,也就是每个国民所应尽的义务。”而中国通史著作要发挥这种作用,理应简要而有系统,诚如钱穆所言:“今日所急需者,厥为一种简要而有系统之通史,与国人以一种对于已往大体明晰之认识,为进而治本国政治社会文化学术种种学问树其基础,尤当为解决当前种种问题提供以活泼新鲜之刺激。”④而要成功地撰写一部“简要而有系统之通史”,惟有采用鸟瞰式为主的撰述方法。
    三、有关通史著作的评价
    1943年10月金毓黻收到钱穆所赠《国史大纲》,喜不自胜,撰诗报谢。诗中写道: “诸子著新史,持论常断断。夏梁最老辈,缪周亦盛陈。郑君诚晔晔,张子尤彬彬。所惜未终篇,难以资诵循。章作颇丰褥,竟以殒其身。君师吕诚之,造语何嶙峋。闭户勤著书,乃在沈之滨。汩汩复滔滔,其气老亦振。及门作高弟,衣钵喻传薪。青固出于蓝,其论乃日新。上下五千载,粲若数家珍。胜义难偻指,渺意俱以申。举重乃若轻,其力比千钧。不翼破云汉,不胫走川津。家弦而户诵,足以慰苦辛。”⑤此段诗文之主旨虽在表彰钱穆《国史大纲》,但也反映了金毓黻对20 世纪前期中国通史编纂的认识及有关通史著作的评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金毓黻:《静晤室日记》,第1470、1472页。
    ②金毓黻:《静晤室日记》,第5003、5039页。
    ③周谷城:《中国通史·绪言》。
    ④公沙:《评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第20 期,1934年3月31日。收入《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3 册《中国学术思想论丛》(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版)。
    ⑤金毓黻:《静晤室日记》,第5251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