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皇权不下县”治理方式的历史两面性(3)


    民间精英文化影响了中国乡村治理的内在结构,大量的治理工作由民间社会自己消化
    民间精英文化是中国乡村治理传统政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一方面,国家没有能力在基层社会建立有效的官僚系统,作为基层国家权力机构的县衙几乎是 “一人政府”,这使得大量的治理工作只能由民间社会自己消化;另一方面,在乡村治理中承担一定职责的准官员,虽然接受县官的任命,但终究是受到地方精英的推举和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是民间精英的利益代表者。
    无论是对抗还是合作,民间精英文化真实影响了中国乡村治理的内在结构。民间精英,尤其是士绅,往往在民众和官府之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同时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基层社会,国家虽然希望强化对乡村的直接控制,但是因为负担不起庞大的基层正式官僚,只能依赖保甲等准官员,而后者并不完全依附于官府,也受制于乡村社会的约束,这种约束主要就来源于民间精英。因此可以认为,传统中国乡村确实存在一个相对自主的社会,即使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市民社会。
    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首先与当时的国家治理能力较低有关,依赖地方社会显得非常重要;而地方社会内部组织化程度较高,则是传统政治文化得以存续的另外一个原因。
    当然,随着现代国家建设和市场化的浸淫,多数村庄的内部组织化已然瓦解,原子化的社会越来越难以参与到基层治理当中。作为一个大型国家,现代中国所面临的广袤基层社会的治理实际上要比传统时期来得困难。例如,由于民间调解的能力越来越弱,大量的纠纷涌向国家机构,构成极大的治理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在当前的情况下重建社会,推动社会的内部组织化,从而确保乡村治理得以有效运行,这也许是传统政治文化能够给现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启示,虽然不可能是直接的经验照搬。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阅读延伸
    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管理三要素
    自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绅。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组织,乡里是基于地缘关系而形成的组织,乡绅是指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这三者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乡村社会秩序。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权利和便利,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策,亦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同时,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这样一个阶层,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如辉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