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作为人和 作为思想家的陈亮


    以前对陈亮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思想内容。对陈亮的为人,则有意无意地予以忽略。这是学界在研究古代思想家时通常的一种趋向。而在古代中国的真实情境中,一个思想家的性格、脾气、嗜好、为人等等,与他的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学术观点与其政治态度基本可以分离,与个人的脾气、爱好等等关系更为疏远,但在古代中国,其人格与学问的联系通常较为紧密,其学问的增进也通常被认为可通过完善人格来完成。如果完全忽略思想家的为人,必会使思想家的研究走入偏枯,也很难挖掘出其思想的全部意蕴。
    陈亮为人研究之所以成为必要的另一个理由,则是陈亮的真实形象在历史留存与社会传播中的严重变形。陈亮的思想又曾遭人误解,多年以来,人们多以朱熹对陈亮思想的概括——“王霸并用,义利双行”来认识陈亮思想。到近一二十年,学者们才依据文献清理此等讹误。而在陈亮的其他方面,类似的误解更多。这种误解与陈亮同时代的人就有,给现实的陈亮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野史中的讹误,给陈亮涂上了奇怪的油彩。民间传说出于自身的特点,不由自主地对陈亮神化或丑化,更是远离了陈亮的本真,让陈亮在后人的印象中光怪陆离。
    今天我们研究陈亮之为人,一方面是为了澄清加在陈亮身上的种种不实之词,还陈亮一个真实和清白。其次,也是更为关键的,则是研究陈亮的为人与学问间的种种内在联系,以期进一步把握陈亮思想的精髓。再次,也要澄清古人乃至今人对陈亮乃至浙江人的种种误读。
    本文集中讲一点:陈亮是事功思想的提倡鼓吹者,但这并不意味着陈亮在生活中是一个纯粹的功利主义者,更不意味着他是一个自私自利之徒。
    陈亮创立的永康学派,以倡言事功为要旨,与金华学派、永嘉学派遥相呼应,举起了与当时的主流学术——心性之学抗衡的大旗。但如若由此将陈亮看成是一个只要事功、不计其余的功利主义理论家,进一步在生活中将陈亮看成是一个纯粹的自私自利者,那就是彻底地误读了陈亮。
    其实,朱熹只认为陈亮将道德与事功割裂开来,也不认为陈亮是一个纯粹的功利主义者。陈亮则激烈地反驳了朱熹的认定,坚称自己是道德与事功的统一论者。用今天的话来说,陈亮认为,道德属于人的内在修养,人们其实无从判别。一个人的道德修炼即使到家,也只能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才能认定。古往今来,凡是成就了大事业的,必定在道德修养上取得了真正的成就。如果完全凭私利行事,因为不合于天理,就必然会遭到失败。既然他们已做成一番英雄事业,再议论他们的道德修养上有无成就,那就是迂腐之论了。陈亮强调事功的重要性,其实是强调衡量道德的标准。陈亮没有跳出古代社会的大框架,不可能将道德撇在一旁,单纯抓牢事功一头不放。他在主张修养为最主要大事的理学面前,大胆提出异见,尤其是从衡量道德的标准入手,强调内在的道德修养必须转化为外在的功利,强调理论如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等于白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陈亮是事功思想的倡导者,而不能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功利主义者。
    另一方面,陈亮承认私利的正当性,他说,好色、好货、好勇,皆人心所同。但陈亮也承认,当它们作为一种个体的特性,可能是有害于道德的。关键是如果将这些人性的欲求扩展到全社会,比如说每人皆好色,如果让天下人皆有配偶,都有机会好色,则全社会的最大道德就达成了。好货也一样,要让全社会成员都富起来,好货就不成其为人性之缺陷。陈亮是在全社会的行动领域来解决私利与公众利益的冲突的。他遵循传统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古老准则,将人的自然需要转化为人的社会存在,将人的个体需求转化为全社会的共同诉求。简言之,由私到公,便是陈亮由欲到善的实现途径。所以,如果说陈亮是一个事功论者,那么,他鼓吹的是全社会的事功,而绝非他个人的利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