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讲述军史热血故事(2)


    
    我写解放战争的指导思想,是从细节入手,从描写历史人物入手。我喜欢战争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这些细节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档案是按野战军来分类的,其中第三野战军,即华东野战军仗打得非常精彩。三野里知识分子多,大笔杆子多,写的资料都是栩栩如生的。我就以这些为切入点,以战区为单位来写解放战争。我投入很大精力写的一本书就是关于华东解放战争的。
    战争是国共双方的大决战,没有事先注定谁就该胜,谁就该败。我们看到的三大战役都是打起来的场面,实际上战前的谋划运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阶段。在战前谋划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军委领导和战区指挥员实行了军事民主,上下通气,择善而从。粟裕在谋划淮海战役时,先设想了一个小淮海战役计划,以消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但是毛泽东高瞻远瞩,让华野与中野合作,打一个消灭国民党军徐州集团的大淮海战役。而蒋介石不与部将商量,且经常越级指挥,使下属莫名其妙,无所适从,与中共领导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解放战争中除了作战,还有许多方面都与战争的胜利密切相关。例如中共的组织工作和解放军的战场思想政治工作,都表现出了巨大的能量。我们都知道共产党打的是人民战争,一场战役有无数民工支前,形成声势浩大的场面。这些场面都是中共的各级组织有序地动员、领导和实施的,就像一部机器,各个零件组合在一起,高速有序运转。而国民党松松垮垮,无论是组织的能力还是凝聚力,都无法和共产党相比。回顾解放战争的过程,我军最终赢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人民抛弃了国民党,选择了共产党。国民党军队那么正规,武器那么精良,为什么那么快被打败了?国民党黄维兵团的18军军长杨伯涛在回忆录里说,当时他的部队打得很顽强,他被俘后,坚决不服,说我没有在战场上被你们打败。解放军押着杨伯涛上火车,到了解放区,一下火车,他惊呆了。漫山遍野都是老百姓,在给解放军做饭、抬伤员,解放军和老百姓之间谈笑风生。看到这么多老百姓在支援解放军,杨伯涛才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不是作战不努力,而是民心向着共产党。
    历史中最生动的是人物,人物最生动的情节来自关键时刻。关键时刻最能表现出将帅的才能,把握这些细节,人物就写活了。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几十万国民党军层层堵截。淮河是行进路上最大的障碍。当时国民党军在后面紧紧追赶,中原野战军想架桥已经没有时间。在这个关键时刻,刘伯承亲自到淮河查看水情。他坐着船,拿着竹竿试水深浅。突然他喊道:“可以徒涉呀!”于是10万大军徒涉过了淮河。刘伯承严肃地批评负责侦察的干部:“粗枝大叶害死人,硬是要害死人!”国民党军随后赶到河边,淮河突然涨水。国民党军将领长叹:“共军运气好。”岂止是运气,千载难逢的机会让刘伯承抓住了,简直如有天助。但是,如果不是刘帅亲临一线,下水调查,这样的机遇能出现吗?
    历史能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生动的情节。读司马迁的《史记》,最经典的就是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之战,张良拾鞋,荆轲悲歌。我们今天写历史,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指战员从井冈山到三大战役,同样是跌宕起伏、可歌可泣,精彩故事不知有多少。为什么非要把他们写得那么僵化,为什么不能写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写出他们的真实经历呢?如果你把全过程真实地反映出来,更能让读者受到教育,历史也还原了本来面目。我的责任就是恢复历史的原貌,辉煌的革命史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积累铸就的。
     
    (作者:刘统,系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