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研究应该体现其时代现实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9:11:54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记者 张清俐 参加讨论
今年是《历史研究》创刊60周年,在纪念这个节日同时,人们也在思考,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向历史学工作者提出了哪些研究课题?当代历史学研究者应该担负起怎样的时代使命?就相关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李大龙研究员近日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采访。 记者:有人片面认为,历史学研究就是钻故纸堆,甚至质疑研究过去的历史对当代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功用。您是如何看待“向后看”的历史学研究的现实价值? 李大龙:“历史研究就是钻故纸堆”确实是对历史学研究的一种片面认识,其产生的原因应该是源自于我们对历史学研究范围的自我限制和片面理解。客观地说,历史是包罗万象的,内涵十分丰富。受到传统史学“以史为鉴”和“经世致用”的影响,现在的人们,包括历史学学者多将历史学研究价值的讨论集中在对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功用”方面,这是不全面的。不过,从这点出发,“向后看”的历史学研究对于当代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价值更多的应该体现在更好的推动经济社会“向前走”。但是,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却是研究者很少关注和思考的。实际上,任何事物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都属于历史研究的范围,人类社会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且“故纸堆”也只是人类记录历史的一种方式并非全部。我认为历史学研究的基本功能是“自我”提高和“教化”别人。“自我”提高是指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化”别人则是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研究所得去影响别人,甚至政府的决策,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可以视为是一个经典例证。这是我对历史学研究现实价值的理解。 记者:历史学应该“求真”还是“求用”,历史学研究者是否应该去意识形态,是否应该去政治立场?学术界常常产生这样的争议,您如何看待这种争议?您本人在自己的研究中是持怎样的学术立场,历史学的“求真”和“求用”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李大龙:“求真”还是“求用”体现了历史学两种不同的研究目的,我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其对立起来,因为只有实现了“求真”(“还原历史”)才能更好地从历史研究中获得感悟进而做到“求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用一方否定另一方面不仅没有意义,也是不科学的。 历史包罗万象,即便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也犹如钻石,不同的角度会呈现不同的光芒。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则犹如观察历史的角度,不同角度的观察会带来不同的认识。要想客观认识历史、分析历史,只有从更多的角度去观察才能实现,而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决定着研究者研究历史的角度。因此,所谓去意识形态和去政治立场的说法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是自欺欺人的提法。任何人包括历史研究者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都是基于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而做出的,也只有这样研究才有价值。 就目前我从事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来说,为中国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服务是其宗旨,从事边疆历史研究的学者只有围绕这一宗旨开展研究,其成果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也正是有此认识,我认为出自欧洲的单一民族国家理论不适合解释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历史,所以近年来一直专注于多民族国家形成理论的研究。 在我的研究中,“求真”是一直坚持的原则,但也清楚地知道历史的真实是不可能完全再现的,因此在具体研究中不会盲目的去“求真”。同时,我认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旗号的“求真”是一个伪命题。一方面历史研究不可能百分之百得到“真相”,另一方面这种研究也有着不能明说的“求用”的目的,其隐含的目的多是在于否定成说。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证明了历史研究是不可能去意识形态和去政治立场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发现汉代疏勒城”尚待推敲
- 下一篇:治疗决定权之争折射清代医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