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访谈 >

海外中国研究的“精彩”时刻——访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7)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现在经常去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进行访问、交流,您如何看中美教育交流?
    裴宜理:很显然现在中美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在我第一次返回中国大陆的时候,那时在中国学习的美国学生屈指可数,现在则有上万的美国学生在中国读书。同样,也有很多中国学生来美国学习。他们中有很多人回到中国,有的人可能喜欢美国,有的人可能不喜欢,每个人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理解,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需要不同的看法, 需要在各个不同层面上的交流。
    此外,合作办学也是目前国际教育交流的一个趋势。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和欧美名校进行合作。现在的合作已经不止于某个教学项目、学位项目,而是上升至合作办学,比如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安利物浦大学等,这些都是国际教育合作的实验,我认为进行这样的实验非常重要。
    看好海外中国研究“涨势”
    《中国社会科学报》:有人说现在海外中国学已经渐成主流,您怎么看?
    裴宜理:我同意这种看法。当我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涉足中国研究领域时,以为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去中国大陆了——那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关系还未正常化。在我第一次踏上中国大陆土地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虽然那时大家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但是中国研究当时在海外来说还是边缘化的、不寻常的。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学生很小就开始学汉语;很多本身不是中国学领域的同事也对中国研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政府工作的同事,他们可能都不懂中文,但这却不影响他们在政策分析中引用中国案例,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在政治分析中的位置太重要了。
    现在无论是研究人文社科还是研究专业技术的学者,都对中国研究越来越有兴趣。比如有很多医学机构和中国大陆合作研究肺癌等医疗、卫生、健康问题,在工程领域、信息计算机领域等都开展了与中国的各种合作。所以中国研究已经不再和过去一样是个“新奇”的领域,对美国很多大学来说也不再是个“奢侈”的课程,相反,它已经成为大学的基本课程,无论是教员的教学研究实力还是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在逐年看涨。
    这是一个海外中国研究的“精彩”时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气象:英国牛津大学宏伟的潘迪生中国中心大楼、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新成立的东亚研究图书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启动的当代中国研究项目等,这些都表明世界对中国研究有着巨大的兴趣。
    中国社会科学报驻波士顿记者 冯黛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