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中国史学研究要彰显“本土话语”(2)


    扎根中国社会发展实际
    如何处理好外国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研究实践的关系?“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学实践表明,中国史学的发展是和中国社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而开展中外史学交流,以及认真汲取外国史学理论方法论的积极成果,也从来都是和中国历史科学的建设联系在一起的。”于沛表示。
    五四时期,李大钊阐释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自觉运用唯物史观参加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和中国农村性质的论战。于沛认为,这些不仅是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关系到中国的命运和前途的重要现实问题。正是在回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尖锐问题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得以发展,并发展出有生命力的史学理论。
    相反,近代以来曾出现过的其他种种史学理论或史学思潮却很快就消失了。对此于沛认为,正是因为它们脱离了史学自身发展所离不开的时代需求,脱离了中国史学所依托并深深扎根其中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这就要求,中国史学工作者需要有深切的时代感与责任感。继李大钊之后,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秀代表,体现了中国问题意识和中国学人的社会责任感。于沛认为,当代中国历史学者在回应当代中国发展需要、更加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同样,中外史学交流不能脱离中国历史学的历史与现实。于沛认为,这就要求历史学者要从中国史学建设的实际出发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对外国史学及外国史学理论方法论的介绍和研究,紧紧地同中国史学的建设联在一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