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我军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方针(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8:11:50 中国社会科学网 牛力 参加讨论
二、方针的依据是客观的 从敌我双方的客观实际出发,按照战争的客观规律去指导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根本点,也是认识与制定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战略方针的根本出发点。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所以是正确的,从根本上说来,就是因为它是符合抗日战争客观实际和符合抗日游击战争特殊规律的战争指导规律。 首先,方针是依据抗日战争的客观实际制定的。抗日战争的客观实际是什么呢?第一,敌人已不是国民党,而是日本帝国主义。它是—个小而强的国家,不仅工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而且军力很强。1937年它发动芦沟桥事变时就有陆军17个常备师团,可以动员的兵力448万人,最大出兵额可达800万人,还有海军舰艇200艘,飞机2700架,这个敌人比国民党强大多了。而我军力量经过长征后有很大削弱,抗战开始时八路军42500人,新四军10300人,陕甘宁边区地方部队和中央机关工作人员27000人,总计八万余人,不仅数量少,而且装备也极差。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如果以正规战的形式去同几十万日军打硬仗,显然是乞丐同龙王比宝,不仅无法保存与发展自己,而且很快会被敌人消灭。第二,原来的敌人国民党虽然已变为我们的友军,但它对抗战动摇,政治上腐败,军事上消极,仍对我军怀有敌意。因为代表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集团是国民党中的顽固派,其抗日是被迫的。这就决定了它在战争指导上必然推行片面抗战路线,面对人民抗日力量则心怀鬼胎,既企图利用人民的抗日热忱又设法限制和削弱人民的抗日力量。因此,我党我军既要团结利用它抗日的一面,与它保持统一战线;又要提高警惕,避免中它的奸计。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不能寄托于国民党,只能依靠人民自己力量的发展壮大。这就必须做到不受国民党的限制,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第三,战场由南方变为华北,华中这一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新区,这里没有现成的根据地,群众基础薄弱,一切需要从头开始,发动群众开辟抗日根据地成为首要的任务。一方面要把敌后广大群众发动起来,一方面我军力量又很弱小。这种情况正如毛泽东1937年9月21日电中指出的:“集中打仗则不能做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则不能集中打仗,二者不能并举。然而,只有分散做群众工作,才是决定地制胜敌人、援助友军的唯一无二的办法”。这就是说,为了发动群众抗战,形成真正的人民战争,就必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分散兵力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为主,而不是以集中兵力打仗为主。“战争的情况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抗日战争开始后出现的上述三个方面的新情况就决定了我军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这也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六届六中全会的总结中指出的:“这时,敌人是新的,即日本帝国主义,友军是过去的敌人国民党(它对我们仍然怀有敌意),战场是地域广大的华北(暂时的我军正面,但不久就会变为长期的敌人后方)。我们的战略转变,是在这种特殊前情况之下进行的一个极其严重的转变,在这些特殊情况下,必须把过去的正规军和运动战,转变成为游击军(说的是分散使用,不是说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和游击战,才能同敌情和任务相结合。” 其次,方针是依据抗日游击战争的特殊规律制定的。虽然从抗日战争的全体上说来,正规战争是主要的,游击战争是辅助的,但游击战争在战争中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是我国抗日游击战争区别于小国或像苏联那样大而强国家游击战争的特殊规律。那么,为什么抗日游击战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呢?毛泽东指出:“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发生的:中国既不是小国,又不像苏联,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被一个小而强的国家所攻击,但是这个大而弱的国家却处于进步的时代,全部问题就在这里发生了”。尤其是时代进行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共产党和红军的存在,乃是问题的焦点所在。因为这些情况和条件,决定了这场游击战争的基本特点:一是独立性。由于敌强我弱,因而在战争的一定阶段上,敌人能够深入我国内地,占领广大地区,敌后游击战争就不得不远离大后方独立进行;由于敌小我大,敌人兵力不足,只能控制占领区的点线,无力控制广大乡村,这就给了我游击战争以广大的活动地盘;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农村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就使游击队有可能在广大农村长期坚持和发展。这样抗日游击战争就主要是深入敌人后方,在战略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战略内线配合国民党作战。这种在战略外线单独进行的游击战争,不能依赖国家,必须建立独立的战略指导,再加上国民党怀有恶意,我党更有必要独立领导游击战争。二是广大性。由于敌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必然激起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敌占区人民群众的仇恨和反抗;又由于中国处于进步时代,特别是有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军队的存在,再加上敌人已占据极广大的中国领土。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是亿万群众参加的巨大斗争,就不是在个别地区而是在几乎半个中国国土展开的巨大斗争。三是长期性。这是由抗日战争的长期性所规定,游击战争在这个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若干发展阶段,它将包括一般游击战争所没有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等一全套的东西,这就要求对其指导必须照顾各阶段及其联系,这种指导必然是战略指导。四是全局性。这是抗日游击战争的独立性、广大性和长期性的必然结果。由于它主要不是在近距离的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敌后外线单独作战;由于它规模大,时间长,必须有一整套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既要指导战役战斗,又要指导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由于它不仅要配合正规战,而且要把自己变成正规战,向运动战发展;出于它既要担负作战任务打击敌人,又要担负发动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发展人民武装,建立根据地等许多战略任务。于是抗日游击战争就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击战争放到战略的观点加以考察。从战争的全局看,游击战争在决战问题上虽然不起决定作用,但在抗日战争特殊条件下,它却是转变战争全局的重要环节,具有伟大的战略作用。譬如:在战略防御阶段,它能积极配合正规作战,制止敌人的战略进攻,促使相持局面的实现;在战略相持阶段,它将成为整个战争的主要形式,大量牵制和消灭敌人,为反攻创造条件;在战略反攻阶段,它除了辅助反攻外,还将把自己也变为正规军,担负起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战略反攻任务。既然抗日游击战争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我军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基本的是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二战战局
- 下一篇:从家产史研究看史学人文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