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古廊道:“行走”的中华文明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6:11:1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崔向东 参加讨论
辽西地区有着上万年的文明形成史,以红山文化为标志,出现了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地之一,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领先地位。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而交通在文明起源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些地理区域可称之为“历史的地理枢纽”。这种枢纽有时是点,有时是线(廊道),有时是面(区域)。交通发达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工具的发明、技术的革新,都通过交通条件来扩大影响,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可以说,交通网的布局、密度及其通行效率,决定了文化圈的范围和规模,而辽西地区的文明起源与发展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红山文化时期初现古廊道雏形 地理上的辽西指燕山山地以北,西拉木伦河以南,医巫闾山以西和七老图山以东的区域范围。从现在的行政区划看,包括辽宁省西部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和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等,处于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三地交界处。此区域内有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小凌河和青龙河等,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努鲁儿虎山和松岭两大山系,水系和山脉交错,形成了东北—西南走向的河谷谷地,成为天然的交通廊道。从考古学文化来看,这一地区从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直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间跨度为距今8000—3000年。在这5000年间,这几种文化在地域范围上基本相同,在文化内涵上表现为一定的文化承继关系,是相对独立发展的文化共同体。 辽西地区以丘陵为主,聚落沿河谷而建。从已发现的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分布图可以看出,是以河流为纽带成群分布,在大凌河、老哈河流域已经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址基本连成一线,并形成交通孔道。尤其在努鲁儿虎山与大青山之间的狭长谷地,从凌源的三官甸子沿努鲁儿虎山山谷东北行,现已发现牛河梁、张福店、敖吉、大甸子等众多红山文化遗址,当时分布在这条天然孔道上的聚落之间有着密切的来往。红山文化核心区道路交通沿老哈河、大凌河河谷延伸,向南翻越大凌河与滦河支流濡水、青龙河分水岭进入濡水、青龙河上游,再沿濡水、青龙河而下,翻越燕山山脉,进入中原腹地。 红山文化已经在相当大的地域范围内形成较为发达的社会组织,而这种组织的社会功能的实现无疑要依赖相对固定的道路开辟。在辽西地区的古代交通廊道上,朝阳的凌源、喀左等地处于核心枢纽地位。红山文化核心区被认定为从牛河梁遗址、东山嘴遗址到胡头沟墓地之间的区域,其间跨越150公里,基本在大凌河流域。喀左东山嘴和牛河梁处于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域,无疑也是当时的交通中心。 考古学家郭大顺对此有精准的论述:“牛河梁遗址所在的辽西努鲁儿虎山山谷,正处于红山文化分布区中央部位而偏向于靠近华北平原的西南一侧,这一带既属于大凌河流域,又距老哈河的河源不远,向北沿老哈河河川可通往内蒙古赤峰并继续向其以北的广大蒙古草原深入;向南顺大凌河南部支流,可抵达渤海海滨;向东沿大凌河通向朝阳和阜新地区,更可直达辽河西岸;向东北,沿努鲁儿虎山山谷可通达内蒙古敖汉旗及周围的教来河和孟克河流域;向西沿大凌河西部支流经河北省承德地区,并越燕山山脉直下华北平原,以上这些地区都是红山文化所及地区,并且大多数是红山文化遗址分布的密集区。可见,牛河梁遗址就处于红山文化分布区四通八达的中心部位。把牛河梁遗址选择在具有这种地理优势的位置,显然与充分发挥和延伸最高层次中心邑落的汇聚力和控制力有很大关系。” 可以说,早在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辽西地区内部交通道路已基本形成;随着红山文化向外扩展,在辽西区域内连接中原和东北两大地域的辽西古廊道已见雏形;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青龙河、老哈河和大凌河流域与中原地区、东北腹地交往更为密切,辽西古廊道基本形成。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四渡赤水”生动呈现
- 下一篇:在维护共同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上中国要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