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古廊道:“行走”的中华文明(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8:11:35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崔向东 参加讨论
古廊道加速辽西古代文明进程 辽西古文化通过廊道与周边地区的不同文化相互传播、交流,不断吸收其先进的文化因素,并逐渐形成自身特色,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魏营子文化皆是如此。如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中发现的玉器,其玉质为闪石玉,色泽多为淡绿、黄绿、乳白或浅白色,玉料来源于辽宁省岫岩县;而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发现众多的贝、蚌等装饰品,应该是来自沿海诸部族。这些物品的交换运输,充分说明当时的辽西地区已有较为固定的道路交通,彼此间有着文化交流。 受来自中原的考古学文化的影响,小河沿文化时期的陶器纹饰发生了变化,由之字纹转变为中原盛行的绳纹。小河沿文化也向外扩展,在冀北、晋北都有其文化遗迹。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辽西古廊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石城大多沿交通便利的河流沿岸选址,分布在近水的丘陵或台地上,以便于交通和防御。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分布密集,把这些遗址联系起来所形成的线路,基本与辽西古廊道重叠,说明这里当时已经形成交通道路。通过这些廊道线路,辽西地区内部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稳定的人群共同体;在外部,向南越过燕山山脉进入华北北部,向北进入蒙古草原地带,向东北越过闾山进入东北腹地,由此,东北与中原地区通过辽西古廊道紧密联系起来。 根据考古资料来看,红山文化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长期相互影响、彼此交融。红山文化的陶器从形制、纹饰等方面看,均具有仰韶文化的一些特征,这表明红山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同仰韶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以玫瑰花为图腾的仰韶文化,沿汾河下游北上到汾河源头,再进入桑干河流域,而在燕北辽西地区,以崇“龙”为主要特征的红山文化沿辽西古廊道不断越过燕山向西南发展,两种文化在不断拓展过程中相互交融、结合,在辽西大凌河上游产生了以龙纹与玫瑰花纹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政治群体。考古学家苏秉琦把花(华)与龙的结合过程形象地概括为“华山玫瑰燕山龙”,认为花与龙的结合会使人自然联想到我们今天自称的“华人”和“龙的传人”,发生在5000年前的这一历史转折,其光芒所及之广、延续时间之长可谓奇迹。红山文化在这种持续不断的文化交流中达到了顶峰,率先跨入古国阶段。 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域牛河梁遗址就位于大凌河流域的辽西古廊道上,文明的中心也必然是交通道路之枢纽。郭大顺认为:“红山文化与仰韶文化的这一成功结合,是两种不同经济类型和两种不同文化传统的文化群体间的结合,是东北地区渔猎文化吸收农耕文化先进因素的结果……所以,这一南北不同文化间的结合,不仅是西辽河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先走一步的原动力,而且也是一种观念上的认同。”辽西地区通过辽西古廊道将中原与东北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东北文化区面向中原文化区的前沿地带,也是东北与中原的连接地带。以辽西古廊道为媒介,辽西地区把中原农耕文化、东北渔猎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不同文化间相互撞击、交流、融汇,又进一步推动了农耕、渔猎和游牧文明与文化的发展,加速了辽西古代文明起源进程,也形成了独特的辽西地域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四渡赤水”生动呈现
- 下一篇:在维护共同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上中国要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