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辽西古廊道:“行走”的中华文明(3)


    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亦受古廊道影响
    一般说来,交通走廊应具有地理和文化两层含义,其一是地理含义,指该区域在地理上是一个走廊式的地理通道;其二是文化含义,反映该区域是一条民族文化通道。辽西古廊道多沿河谷而行,历史上众多民族起源或迁徙于此,自其形成开始便是名副其实的沟通东北与中原的地理、民族和文化廊道,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周时期,辽西及其以北地区的部族、方国,如燕、肃慎、孤竹、箕、屠何、山戎等相互之间来往十分频繁,它们与中原的商、周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朝阳六家子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有车具铜构件,说明此时的道路交通十分发达。远在吉林、黑龙江的东夷诸部族,常经过辽西古廊道到中原纳贡。1955年以来,青龙河河谷和大凌河河谷出土了大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兵器,可见当时的青龙河河谷和大凌河河谷已是沟通东北与中原的重要通道。
    春秋时期,齐桓公伐山戎、孤竹和屠何等方国,齐军越过燕国,由无终经河北迁安或卢龙县进入青龙河,进而进入大凌河,进抵山戎腹地,击败山戎,走的就是上述古廊道。战国时期,燕国击败东胡,在燕北设置上古、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进行郡县制管理。朝阳分属于右北平和辽西郡,设郡置县使辽西地区形成以辽西古廊道为主干的发达交通网络,出现了平冈、白狼、酉城等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战国时期,著名的无终—平冈—柳城道、卢龙—白狼—柳城道基本形成。三燕、隋唐时期,辽西古廊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沟通南北,使营州成为东北亚区域的中心。
    应该说,“大凌河谷堪称一条名副其实的走廊”,是东北地区古代与中原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的重要交通孔道。直到辽金时期辽西傍海道开通以前,无终—平冈—柳城道、卢龙—白狼—柳城道在沟通东北与中原文化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进程中,有几条民族—文化走廊起着重要作用。费孝通在论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时说:“一条西北走廊,一条藏彝走廊,一条南岭走廊,还有一个地区包括东北几省。倘若这样来看,中华民族差不多就有一个全面的概念了。”从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与迁移、文化交流等方面考察,费孝通所谓的东北地区的走廊应当就是辽西古廊道。辽西古廊道是一条民族—文化廊道,是族群迁徙、文明传播、经贸交流和边疆控制等重要通道,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等都可以从辽西古廊道显现出来。
    辽西古廊道形成后,历史上山戎、东胡、乌桓、鲜卑、契丹、蒙古等部族沿着它多次迁徙和频繁南下,留下了丰厚的民族历史与文化积淀,而中原文化也随着汉族的北进而向东北传播。通过这条廊道,各民族之间频繁迁徙往来,并由此实现了多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认同。不同民族在文化认同上交集越大,文化冲突就越小,从而形成了文化的一致性。民族迁徙及由此带来的民族、文化融合对于中原王朝疆域的扩大、巩固和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民族文化的融合构成了新的文化共同体,即以中原汉族文化为基础,吸收融合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中国疆域广阔,文化传统悠久且富有生命力,即得益于不同地域的民族和民族文化的持续不断的碰撞、交流与融合。
    辽西古廊道发端于红山文化时期,它加速了红山文化的文明起源进程。辽西古廊道的进一步延伸,使其成为连接内地与边疆、农耕与游牧、中国与世界的民族—文化—经贸廊道。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东北亚走廊研究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