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蕴含丰富史前信息(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4:11:41 中国社会科学报 段小强 参加讨论
相关研究不断深入 回顾马家窑文化的调查、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以前。安特生根据调查首次提出“仰韶期”,其助手巴尔姆格伦(N. Palmgren)著有《半山与马厂随葬陶器》,他们共同开启了马家窑文化研究的先河。在这一阶段,中国考古学家夏鼐对兰州附近、湟水流域、河西走廊地区进行了考察,发现了诸多马家窑文化遗存,并首次提出马家窑文化便是安特生所谓的“甘肃仰韶文化”。第二阶段为50年代至60年代末。为了配合刘家峡水库、天兰铁路(天水至兰州)、包兰铁路等国家基本建设,中国学者对甘青地区的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和西汉水上游等流域进行了系统考察,对马家窑文化遗存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例如,马家窑遗址和瓦家坪遗址为确定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的早晚关系提供了地层依据,天水罗家沟遗址为确定庙底沟类型、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的先后顺序提供了重要例证。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今,大多为有计划、有目的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主要是为了填补某些考古空白点,以解决学术问题。例如,青海省的上孙家寨、阳洼、宗日等遗址,甘肃省的林家、鸳鸯池、张家台、师赵村、西山坪等遗址,不仅丰富了马家窑文化的内涵,也使得其分布范围更为清晰。考古学家严文明等人的研究对彩陶文化自东向西的发展进行了脉络清晰的勾勒,在彻底终结“中国彩陶文化西来说”的同时,建立了甘青地区史前文化的谱系。 通过对马家窑文化研究历程的回顾,可以发现,马家窑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为探索相关学术问题和复原古代社会图景奠定了基础,但仍然有诸多问题存在争议。同时,研究手段、方法和理论的革新,也在不断地拓展着马家窑文化的研究内容。首先,仍然以建立和完善马家窑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序列为主要工作。例如,诸类型的关系、特征以及马厂类型与齐家文化的关系及其去向等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解决争议,以填补空白,同时也要关注聚落群、经济形态等。其次,加强多学科合作,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研究水平。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的研究方法,从彩陶纹饰入手,研究马家窑文化时期原始文化及其演变所反映的文化特点,从体质人类学、环境学以及其他自然学科的角度出发,对马家窑文化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最后,需要准确揭示马家窑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从马家窑文化的渊源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家窑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同时还表明马家窑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处于很关键的时期。我们尤其要把握马家窑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形态模式,以带动其他考古学文化的研究。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甘青地区史前文化与华夏文明起源研究”(14XKG003 XBMU-2014-AA-2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史学批评旨在引领史学发展方向
- 下一篇:再议托忒文文献的分类与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