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中共对太行农村政权的改造(2)


    基层政权深入群众
    全面抗战初期的政权改造,部分引发“地主豪绅对政权阵地的坚持”。他们失势后,寻求旧政权上层的支持。1939年,日本侵略军在华北进行“肃正作战”,阎锡山制造“十二月政变”,豫北、冀西的国民党军队也不断制造摩擦。军事、政治形势的恶化,给太行农村政权带来了严峻考验。
    根据中共中央“三三制”指示,1940年4月11—2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山西省黎城召开高级干部会议(通称“黎城会议”),太行、太岳、冀南等抗日根据地领导参加。会议根据中央指示和华北敌后的形势,提出了巩固根据地的建党、建军、建政三大任务,会议提出“绝不可以拒绝进步士绅、名流、学者中间力量参加(政权)”。该年底,太行根据地决定将“实施民主政治,民选区村两级政权、改造基层行政机构”列为1941年的重要工作。为此,各县普遍开办村选干部训练班,派工作队赴各村进行指导。
    经过“三三制”村选,农村重要职位多由共产党员担任。从统计来看,共产党员在村政权中所占比例为12%—52%,其中重要职位多数也掌握在共产党员手中。在游击区和半游击区,共产党员在村政权中所占的比例明显要高出巩固区,这主要是因为游击区和半游击区不具备争取中间势力的条件。经过村选,农民对政权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进步势力和中间势力进入政权和民意机关,部分改变了基层政权以前的“清一色”与“包办”状况。
    与此同时,在基层干部中,部分实现了阶级成分的调整,中农、贫农所占的比例上升。基层政权还通过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帮助他们克服战争、春荒等困难,与农民的关系日益密切。此外,共产党干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是保证根据地政权在农村深入的有效途径。
    经过“三三制”村选,农民选举“好人来办政治”,有助于基层政权深入群众,从根本上改善干群关系。在村选运动中,农民的呼声得到积极响应,赢得广泛支持的政权才有可能在农村扎下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