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对太行农村政权的改造(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3:11:2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李秉奎 参加讨论
巩固农村政权 村选运动过后,党内文件重新提出,政权体系中存在“上转下不转”、“少数转了多数还没有转”的现象。北方局的机关报指出,因为干部缺乏阶级观念、群众观念,许多法令“一到下边,不是搁而不行,便是根本变质”。194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太行地区以减租保佃、清债退押为突破口,发动群众,群众运动迅速高涨。运动的矛头不仅指向地主和恶霸,而且还指向个别贪污和腐化的干部。因此,太行地区再度出现激烈的斗争场面。 减租减息运动深入开展时,太行根据地除了提出减租保佃、清债退押的“外纲领”,还提出了检查干部是否贪腐的“内纲领”。有包庇地主、贪污公粮等行为的个别干部,开始受到揭发和惩处。少数农村干部的贪腐现象,成为太行根据地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 群众要求发扬民主,批评甚至撤换干部。在此情况下,如何才能既不压抑群众的“热气”,又不给干部泼“冷水”?太行区党委认为,随着根据地面积扩大、新区不断开辟,必须大胆引用新干部,才能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此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脱离群众的监督和帮助,新干部同样会“蜕化”下去。另外,如果完全脱离、抛弃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新干部根本无法进行工作。正确处理此类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既“宝贵群众的热情,又宝贵干部的历史”。因此,党委在部分农村进行干群“反省大会”,旨在扭转农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的阶级自觉。以“反省大会”为形式、以反贪污斗争为中心的整风运动,是太行地区整顿农村干部作风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太行地区成功抓住有利条件,通过“反对坏官、坏绅”的口号,成功消解了地富的反抗,“以旧形式充实新内容”,初步完成农村政权的改造。太行农村政权经过巩固后,农村干部不仅要接受来自上级的领导和检查,同时又要兼顾农民的声音。根据地不断采取类似“三三制”村选、反省大会等形式,让农民由下及上地对干部进行监督。一个干部是否“人品端正,公道说理”、“公私兼顾,劳动互助”,成为农民对其进行评判的标准。 通过克服重重障碍,广泛发动群众,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农村政权的改造,得以在太行地区站稳脚跟,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走向跨学科与跨领域的口述史
- 下一篇:历史假设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