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蒋修若:海外汉字学脉络研究有待加强


    随着近代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国外学界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关注亦由来已久,版本、目录、校勘、文字、音韵、训诂、考证一直是海外汉字学研究的重点。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字书、韵书等小学类文献的整理、校注与考释;二是近代各国传教士所进行的历史文献、汉语汉字学习资料及基本工具书的撰写或翻译工作;三是普通文字学与海外汉字学对汉字进行的专门的理论探索。
    “域外汉籍”研究的兴盛,促使国内外学者重视流失在域外的中国古籍、汉文典籍的域外刊本或抄本,以及海外学者对中国古籍进行的校勘选注。随着文字文献整理手段的日益进步,目前对海外文字资料典籍的全面搜集、分类整理、字料库建设、版本信息标注、原始文字呈现保真等研究已日臻完善。
    海外来华传教士收藏整理的近代刻本文献,及其所撰写的西学汉籍、汉外混编汉籍、基本工具书,反映出西方学界对汉字的早期接触过程与最初印象,亦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西方来华传教士在学习和研究汉语汉字过程中所编撰的各种汉语汉字资料,欧洲本土学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的阐释与论争,以及在二者影响下西方早期汉学的发端过程,都已有专门的断代研究。
    然而,对20世纪以来海外汉字学理论著作与论文的整理却相对缺乏,海外汉字学史的脉络不甚清晰,理论探讨显得不足。对国外学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理论观念递变的关注远少于文字材料研究。对于国外学界对汉字性质、字体、构形、字词关系、系统层级、发展规律等理论问题的讨论,目前仍缺乏系统的专题梳理与深入探讨。
    海外汉字学的学史整理与理论研究应关注以下问题。
    首先,需要全面搜集理论研究的相关材料,并明确不同材料的种类、属性与特征。海外汉字学研究分专著与论文两种。论著又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海外学者专门撰写或翻译的汉字学通论性著作,另一类是针对某一阶段汉字材料进行考释与分析,以上两类著作的作者多为海外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东亚研究或中国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其研究属于海外汉学的分支之一,具备较强的语文学传统,注重古文字材料,所呈现的角度与阐释往往同训诂、音韵、文献、历史等学科分支相结合。与前两者不同,第三类汉字学理论研究散见于普通文字学或世界文字学史著作中对汉字的专章阐释。研究者往往深受语言学理论与方法影响,或同时精通楔形文字、埃及圣书字、日文等其他文字体系,因此更倾向于将汉字学研究置于比较文字学或普通文字学的视角下,以汉字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文字体系,探索世界文字的共性与类型。这类研究大多涉及汉字性质、类型、构形原则等理论范畴的宏观研究,因此对文字材料与现象的关注相对不足。海外汉字学研究者对汉字性质、构形、起源等某一理论问题的单篇论文更是不胜枚举。了解研究者的学术背景与特色,既有助于发现学术思想与观点的变化历程,亦有益于发现研究的共性与差异,提取理论问题与范畴。笔者认为,汉字性质、构形、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发展规律是海外汉字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