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维护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战略选择

确立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发展机制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面积分布最广、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无论是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边疆巩固的战略高度,还是从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角度,都要以更特殊的扶持政策、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更切实的工作努力来加快解决这一地区的贫困问题。要重新确立以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资源开发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思路,增加政府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牧民的补贴,坚持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加强城乡商贸流通、文化体育、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的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基本民生问题。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边境区位优势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符合市场需要、满足群众需求的民族文化产品,尽可能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
    构建公众利益协调机制
    

    构建公众利益协调机制必须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行政复议、司法诉讼、仲裁信访、工会谈判等渠道,建立人大、政协、专家委员会与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公众参与模式,大力培育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发挥其表达民意、解释政策、提供决策帮助的作用。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公开听取群众意见,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征地拆迁、劳动纠纷、医疗纠纷、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交通事故等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要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城市管理、涉法涉诉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建立社会风险评估机制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历史性、民族性、敏感性、国际性和重要性特征,必须建立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实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对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社会管理、重大改革措施,涉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有关民生问题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或修改,有可能在较大范围或较长时间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环境保护及城乡发展规划和重点工程建设、重大政策调整等要进行全面的民意征集、专家咨询、听证、合法性审查,进行科学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要开展系统的调查、预测、分析和评估,对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要做出确定性的预警等级评价,并制定各风险应对策略和处置预案。
    完善社会危机预警机制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对危机风险源和危机征兆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类、识别,并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和危机警报的级别。其次,完善由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社会中介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危机预警组织网络。政府应当将应急管理作为常态管理的重要部分,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一考虑,纳入各级领导常抓常议的日程.要针对重点区域、群体、行业、部位设立安全员、信息员,形成以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安全信息网络。基层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程序,以及时有效地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发出预警,并根据事态的变化及时调整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将危机消除在基层。再次,应构建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规定预警机构有从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单位等获取有关信息的权利,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单位等也有向预警机构通报真实信息的义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强化社会应急管理机制
    

    必须建立多层次、多领域、功能确定、动态管理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与论证,应急管理人员的训练、演练、考核以及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效率等作为政府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使应急管理成为其他决策的重要参考要素,把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能力作为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应完善应急处置综合指挥体系,研究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置预案,借助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整合应急处置资源,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努力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工作效能。同时,强化社会应急管理协调机制、政府间合作机制和国家间合作机制,形成共同处理地区间、国家间的重大社会冲突事件和国际冲突危机的有效能力。
    


    责任编辑:焦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