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是宗教发展的愿景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6:11:54 《中国民族报》2014年4月 张志鹏(作者系安 参加讨论
习主席的演讲,表明中国领导人站在了宗教演变历程上看待世界文明发展。习主席以佛教为例,讲述了宗教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传播的独特路径和深远影响,又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在中国的“本土化”现象,说明了文化融合对文明演进的重大推动作用。细读这些讲演内容,可以发现一系列内在的基本认识。 一是宗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具有多种形式,既有无形的价值观念,也有大量的有形物品。就总体而言,宗教显得神秘。有的人只喜欢那些“阳春白雪”的文化,厌恶或批判看似“荒诞不经”的宗教。殊不知,宗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离开了宗教,文化往往无处扎根。习主席的演讲明确地指出了宗教与文化的这一内在关系,他不仅把佛教看做是中国与域外文化交流的核心载体,而且还指出“2000多年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先后传入中国,中国音乐、绘画、文学等也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 二是宗教文化交融才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宗教文化往往是独特区域产生的信仰体系及规则、物品,其价值在于差异。人类文明是逐步形成的普世规则,其突出特点是趋同。宗教文化如果处于封闭、停滞的状态,就容易衰落,被普世文明所抛弃。普世的文明也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来自于各地有差异的宗教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正如习主席所讲的,“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三是不断创新的宗教思想才能满足不同时代的需求。那些古老的宗教能够存在于今天,不仅是因为它们有丰富的典籍,而是因为能够及时创新,满足各时代各地区人们差异化的宗教需求。宗教思想“本土化”往往是实现其创新的主要方式。习主席在演讲中以佛教为例,指出“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其实,不仅佛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以及其他宗教也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创新,以求适应人们的精神需求。 习主席还讲到了不同宗教间应当“和而不同”。他提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可见,来自古代中国的“和而不同”或许是当今世界值得遵循的一项普世规则。 “和而不同”既是宗教发展的良好状态,也应该是宗教发展的愿景。因为,一旦各大宗教为了和谐而减少差异性,或者是为了杜绝一些极端教派的出现,而强制要求同一宗教内的各教派日渐趋同,就必然导致宗教之间、教派之间出现“同而不和”的局面。这是因为缺乏了外部差异化竞争压力的宗教或教派往往会丧失创新精神,也难以满足民众需求。 当然,宗教之间或者教派之间的“和而不同”并不是一团和气,而是在自由发展的条件下的和睦并存。因为虽然自由发展加大了宗教内部、宗教之间的分化,但能带来宗教或教派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满足广大民众的精神需求。如果没有自由发展,也就没有了创新变革的动力,再伟大的宗教或教派,也都会淡出历史舞台,无法为人类的普世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宗教或教派间的自由发展并不是一种无序的混乱发展。相反,宗教自由一定是在特定的法律和秩序框架下才能实现。要实现这样一个状态,就要求政府依法从外部对宗教行为进行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