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族团结的基石---西藏自治区的探索与实践(上)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4:11:54 《中国民族报》2014年5月 李寅 参加讨论
位于拉萨市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见证了千年的汉藏友谊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是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总结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新时期取得的新成就,全面展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风貌,《中国民族报》自即日起推出特别报道“时代乐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巡礼”。 在熙熙攘攘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扎基东路上,一家名为“小刘五金家电”的店铺并不起眼,然而,它的主人却引人瞩目,无论是过往群众还是社区干部,路过这个小店时,都会热情地与店主人打个招呼。 “小刘五金家电”店主名叫刘黑子儿,他并不是西藏本地人,而是来自甘肃省临夏县的一名回族小伙儿,他在这条路上经商4年多了。 刚到西藏时,刘黑子儿身无分文,只能靠摆地摊维持生活。后来,他来到扎细社区,想开一家五金店。但他算了算,购置完商品,他就没有钱交门面租金了。 人生地不熟的刘黑子儿找到了社区党支部书记索郎巴珠道出了自己的苦衷,没有想到,索郎巴珠爽快地将20多平方米的店铺以每月450元的租金租给了刘黑子儿,而且不用他立即交租金,待他赚钱后再补上。 利用这宝贵的20多平方米的店铺,刘黑子儿的“小刘五金家电”开张了。凭借他的热情和周到服务,“小刘五金家电”生意越来越红火。 “小刘五金家电”一开就是4年,如今,刘黑子儿的店铺也比原先扩大了一倍。 “扎细社区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我找到了家的温暖。”说到社区,刘黑子儿感动地说。 刘黑子儿所处的扎细社区居委会成立于1988年,社区里居住着3573名藏、汉、回等各民族群众。 多民族聚居,如何实现相亲相爱? “社区要让居民意识到,只有民族团结,才会有美好生活。” 索郎巴珠说。 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切入点就是抓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居委会把民族政策教育纳入日常学习计划,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由全体社区工作者、各族群众和流动人员代表500多人参加的专题学习。通过学习,大家能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同时,居委会还充分利用社区市民学校、横幅、宣传标语、黑板报、社区广播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民族团结先进事迹,使广大群众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得到民族团结教育,形成了社区群众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如今,无论是像刘黑子儿这样的流动人口,还是扎细社区本地居民,大家都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诠释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其实在西藏,扎细社区的民族团结只是雪域高原的一个缩影。 日前,记者来到西藏,看到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了雪域高原各族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的情谊。 在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市城北办事处江洛康萨社区,驻村工作队通过办板报、举办知识竞赛、悬挂横幅、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使民族团结教育更加贴近群众。 江洛康萨,藏语意为“树南边的新房子”,意境虽然美丽,但在这里,仍生活着一些贫困户。发展是团结的基础。2012年,国家投入的6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惠及江洛康萨。利用这笔资金,江洛康萨建立了一家奶牛厂。一年后,这个奶牛厂净利润达6万元。 不仅如此,江洛康萨的奶牛厂还吸纳了6位居民就业,巴桑就是其中的一位。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巴桑长期找不到工作,家庭贫困。奶牛厂建立后,他被推荐到厂里上班,一个月收入1800元。西藏自治区民宗委党组书记李文革一语中的:“我们要发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灶小炉旺’的作用,把每个项目都建成促进发展的催化剂、加强团结的广播站、维护稳定的宣传栏。” 在一个个社区、村寨,筑牢民族团结的基石,也健全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长效机制。这就是西藏的探索和实践。 藏族有谚语:“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各族人民,正因为世代相亲相爱,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