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开创民族团结新局面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0:11:46 《中国民族报》2014年7月 田光贵 陈乃荣 向 参加讨论
怀化市鹤城区地处巍巍武陵山下,是武陵山片区唯一一个“市区同城、城乡一体”的多民族散杂居且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全区总面积722.8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办事处、7个乡镇和1个旅游度假区。全区总人口55万人,其中常住少数民族人口8.7万人,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约2.3万人,辖区共有侗族、苗族、土家族、回族等48个少数民族成份。 近年来,鹤城区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加大城市民族工作力度,认真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采取了多项措施推动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并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取得了一定实效。 强化政策意识,提高城市民族工作位置 怀化市鹤城区区委、区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区性高规格民族工作会议,区委、区政府每年分别至少听取研究1次城市民族工作,解决城市民族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持采取中心组学习、举办各级培训班、确定民族政策宣传月宣传周以及在区委党校开设民族理论政策课等形式,强化各级领导的民族工作意识。 鹤城区还注重对民族政策的宣传,把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六五”普法工作,全区印发了《湖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等民族政策法规资料2万余份,下发到各级领导干部和少数民族群众手中。结合鹤城实际,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城市民族工作开展提供政策保障。 区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年召开2至3次联席会议或现场办公会议,强化民族工作合力。民族工作部门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交流信息,各成员单位对工作中需协调处理的问题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形成了工作合力。 针对城区流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实际,鹤城区还特别注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点1个,市级1个,定期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召开座谈会、恳谈会、联谊会,建立少数民族工作台账,确保示范点真正建成少数民族群众的“娘家”。 夯实工作队伍,构建城市民族工作网络 为推动民族工作的系统有序开展,鹤城区建立了民族工作领导体系,成立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3名区级领导担任副组长,20余个部门责任人组成鹤城区民族工作领导机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相应安排分管领导,建立了领导机构。 在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中,始终把民族工作部门作为区政府正科级机构单独设立,近年来先后新增人员6人。各乡镇、街道和社区民族工作均同步实现“网格化”管理,每个层级均明确了专职或兼职的民族工作干部,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民族工作网络,有效稳定了民族工作干部队伍。 鹤城区还注重健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坚持“同等优先”和“适度比例”的原则,建立少数民族干部名册和后备干部资料库,在每次换届和领导班子调整时,注重选拔一批少数民族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目前,全区有少数民族干部副处级以上15人,副科级以上180余人,其中担任各级党政正职10余人,各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800余人。 创新服务管理,丰富城市民族工作内涵 自2012年鹤城区获批第三批创建全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以来,国家民委和省、市民委多次指导鹤城试点创建工作,并对鹤城区的城市民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去年4月25日在怀化召开的湖南省民族关系分析暨民族政法工作会议,组织与会代表专程赴鹤城考察城市民族工作。 鹤城区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分别于2012年7月6日和7月31日召开了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会上明确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的领导班子,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并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倾斜,同意解决编制2人,工作经费30万元,区财政预算民族工作经费坚持按10%以上比例逐年增加。 鹤城区区政府做到认真落实民族考生优惠政策。依法做好民族更改、审核等工作。注重发展民族教育事业。近年来,全区投入3.5亿元,新建和高标准改扩建城区学校4所,兴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所,确保1万余名流动少数民族学生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2013年,湖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等省的部分县(市区)先后到鹤城考察交流城市民族工作经验和做法。2014年5月,怀化四中与西藏那曲申扎中学开展“融合启智”交流活动,结成姊妹学校,定期选培藏族学生。 针对鹤城城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来源广泛、结构复杂、流动频繁,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突发性矛盾时有发生等问题,鹤城区出台《关于做好城市民族安全稳定工作的意见》,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先后筹措400余万元,建成了区社会管理信息指挥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信息中心平台,实现城市民族工作网上管理,使矛盾纠纷解决在萌牙阶段。如新疆维吾尔族群众在中心市场、电信大楼门前设羊肉串摊点与市城管部门发生纠纷,鹤城区及时与市城管、公安、税务等部门衔接、协调,为少数民族群众重新安排了满意的摊位,减免了税费。近年来,我们先后处理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矛盾、纠纷近20起,未发生一起因民族问题引发、影响全局的重大矛盾纠纷。 完善帮扶机制,发展城市民族经济 针对城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文化层次较低等现状,鹤城区积极促进创业就业,免费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组织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优先为少数民族创业人员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服务,成功创建红星路南站“少数民族创业一条街”,帮助四千余名少数民族群众创业就业,办理创业小额贷款二千余万元。 针对城郊少数民族散居地区交通不便、饮水困难问题,鹤城区积极改善城郊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条件,向上争取政策,千方百计筹措专项资金,先后投资近亿元,新修了少数民族相对集中地区的杨黄、芦贺公路,新修通村通畅公路100多公里,新建了黄金坳、凉亭坳、杨村多个自来水厂等人饮安全工程30余处,新建农村敬老院7个,乡镇卫生院5个,解决数万少数民族群众出行、饮水、就医等问题。 少数民族聚居村凉亭坳乡罗家溪村原是省级贫困村,鹤城区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送科技、送文化到村,帮助该村少数民族群众开发早熟板栗、黄桃200多亩,羊种繁殖场1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该村脱掉了省级贫困村帽子。城郊盈口乡湖天桥村有一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从外地迁移聚居的少数民族承包组,鹤城区先后投资近百万元,帮助该组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异地农业综合开发,为该组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1000多亩承包土地,帮助解决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和子女就读等问题。目前,该村民小组外来少数民族群众达到500余人。该村外来少数民族聚集进行异地农业开发现象曾被作为新生事物,引起国家、省、市民族工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鹤城区开展的城市民族工作,适应城镇化发展对民族工作的新要求,在具体的实践中加强了城市民族工作法制建设,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效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并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和社区民族工作,有效加快了鹤城城市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