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吴楚克:创新民族观,加强国家认同


    近期,新疆连续发生恐怖暴力事件,引起党和国家对民族问题的重新审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其中,关于民族观的提法,是对当前我国民族理论和政策面临新挑战的一个突破,一个创新。
    为什么要提民族观?因为“什么是民族”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民族从来就是一个变动的实体,正如所有社会存在一样,运动和变化是民族的根本特征。在“什么是民族”这样的问题上,同样需要我们依据科学发展观,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观点,而提出这个理论观点的入口就是“民族观”。因为,民族观代表了从什么角度思考“民族”、从什么性质定义“民族”、从什么方向发展“民族”的根本原则,是形成和鉴定民族概念和理论体系的立场,是民族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指导。因此,把中国民族理论在新形势下的“突破点”放在“民族观”上,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超越。
    民族观的作用是什么?用习总书记的话表述,就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概括起来:其一,找出中国民族历史发展规律,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观,为实现中国梦服务。其二,在各民族中宣传和普及中国民族观,让各族人民了解中华文明和中华历史的辉煌。其三,让各民族从政治上认同中国是自己的祖国,才能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家园。中国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成发展的关键时刻,当今世界也处在国家和民族关系最为复杂和密切的时代,我们需要研究发展适合当今世界和中国形势的新型民族观。在这种新型民族观范畴内,不断创新中国民族理论和政策。
    其实,民族观是人的世界观的一部分,但我们过去提到的世界观,很少包括民族观。新型民族观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民族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凝聚和升华,是各民族共同坚持和拥护的民族大义。有没有这样的民族观,有没有对这样的民族观的自觉认同,就是摆在民族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是民族观的根本。二,民族观不是“少数民族观”,不是“民族问题观”,更不是“民族政策”,而是全体中华民族理应拥有和必然应该的民族意识,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包括各少数民族共同坚持的国家观念,是让每一个中国公民自觉自豪地认同的历史文化。三,平等团结互爱是民族观的正确表现,共同繁荣是一种愿望理想。一国之民,相互间少有平等,多有等级差距,实现不了社会公平;相互间只有竞争,没有关爱,怎么能够真正团结;把自己的利益置于民族之上,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国家之上,何谈互爱,哪有共同繁荣。
    制度塑造国民,国民同样塑造国家,这是民族与国家的辩证关系。我们需要创新民族观,就是要从民族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提升被多数人民接受的民族意识范畴,并普及这种民族意识范畴。▲(作者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