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维彬:大一统思想与中华民族观的历史嬗变(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3:11:00 中国民族报 平维彬 参加讨论
四、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观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民族理论不断成熟和完善,对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认识也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体系。在对中华民族的认识方面,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基于共同的历史叙事、共同的发展基础、共同的前途命运,建设中华民族这一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之后,国内学者围绕中华民族的实质展开了学术讨论,形成了“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中华民族是民族复合体”“中华民族是民族实体”“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等理论成果。 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受到国内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简单的词汇变化,更是国内民族工作理念和民族工作部署转型的标志。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内涵和建构路径,国内学术界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拥有中国国籍的公民共同体,二是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群体(历史文化群体)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共同体本体的中华民族与反映共同体本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均植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孕育、发展的历史之中,自觉于近代列强围攻中国的困局之中,勃兴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关注短板、提升政治认同、规范民族理论传播、坚持正确道路、发挥好制度功效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融合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内的共同体认同,是作为上位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向表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