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从涵养健康大国国民心态视角探讨(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51 中国民族报 孙英 参加讨论
四、健康国民心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从上述分析可知,大多数国民是由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切身利益而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如果他们天天看到平等、民族平等的标语而感受不到平等的机会、平等的对待,他们会是什么心态,一定是自卑、抵触和仇恨的心态,并由此导致伤害行为;如果他们能够在生活工作中切身感受到有平等机会、被平等对待,他们就会是自信、宽容和友爱的心态,由此产生团结互助的行为。对于理论研究者这个群体,心态比较复杂。作为研究者有责任和义务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理论,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但是,如果他们每天研究“平等”,深谙平等的内涵、规律和原则,而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感受不到平等对待,他们的心态就会浮躁、怀疑,对于社会上出现的错误思潮就会丧失辨别力,甚至随声附和走向反动;如果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与理论研究相一致的平等对待,他们便会坚决捍卫这一理论,为民族团结事业作出更多的理论贡献。社会管理者的心态最为复杂,这个群体的心态是最为关键且具有决定意义的。社会管理者,也就是政府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他们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弘扬者,又是感受者、受益者,这个群体的心理素质、理论功底、政策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产生共振,民族理论能否被社会认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就非常必要和及时。只有各级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广大国民才能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益处,才能信任政府,接受并认同政府所倡导的价值观。如果各级领导干部辛勤工作,却享受不到“平等”价值观带来的益处,便可能产生扭曲心态,滋生腐败,害国害民也害了自己,更会破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国民心态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密切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坚定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根红线需要从理论研究、政策融入、国民受惠进而在人们的内心产生观念共振,健康的国民心态方能形成。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支柱的健康国民心态,在对待民族关系上,就能自觉做到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为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号:16BKS08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研究”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