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社会孕育的习俗传说以明清湘潭食槟榔起源故事为例(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0:11:52 《民俗研究》 周大鸣 李静玮 参加讨论
第四,当地人之外,外地人也对槟榔的推广起了较大影响。广商投其所好,将大批槟榔贩入湘潭,市内形成从批发到零售的销售体系,槟榔业务分布于潭城大街小巷上,如蛛网一般覆盖全城。随着槟榔业务的繁盛与不断壮大,围绕槟榔亦产生了各种习俗,如婚礼上的槟榔赞歌,关于槟榔的各种俗语,以及将槟榔作为食品制作的各类工艺等。 第五,明清的湘潭有着极具包容性的文化土壤。换言之,食俗落地生根的时期也恰是湘潭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冲突融合的时期,文化的多样性赋予了潭人对于外来习俗的较强包容度,也使得这样一种外来习惯变为传统成为可能。 注释: ①曹兴兴、茹慧:《中国古代槟榔的栽培技术及历史地域分布研究》,《农业考古》2010年第4期;宋德剑:《岭南婚嫁习俗中槟榔的文化解读--以粤东客家地区为中心》,《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郭声波,刘兴亮:《中国槟榔种植与槟榔习俗文化的历史地理探索》,《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第4期。 ②袁亚忠、唐慧:《论长株潭一体化中的湘潭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科技与管理》2007年第4期;李莉、莫坚强、瞿艳平:《实施名牌战略发展湖南食品工业》,《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萧福元等:《湘潭市城区居民咀嚼槟榔情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实用预防医学》2010年第10期。 ③蒟酱的苗叶,气味辛辣有香气。 ④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下;《中藏经》卷中,清钞本。 ⑤《岭外代答》卷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鹤林玉露》卷一,明刻本。 ⑥容媛:《槟榔的历史》,《民俗》总第43期,1929年。 ⑦《庚子西行纪事》,民国刻求恕齐从书本,第19页。 ⑧《三辅黄图》卷三,四部丛刊三编景元本,第14页。 ⑨《操齐集》卷十八,清康熙刻本。 ⑩容媛绘制的“槟榔的产地及输入地域图”中未涉及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而湖南、湖北等地的产出与输入情况也以问号标示,表示情况未明。见容媛:《槟榔的历史》,《民俗》总第43期,1929年。 (11)杜文澜:《古谣谚》,卷三十,清咸丰刻本;唐赞衮:《台阳见闻录》。 (12)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二十四。 (13)俞大猷:《洗海近事》卷上。 (14)《礼部志稿》卷九十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五十二。 (15)郭声波、刘兴亮:《中国槟榔种植与槟榔习俗文化的历史地理探索》,《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第4期。 (16)《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一册、乾隆《湘潭县志》卷十二。 (17)光绪《湘潭县志》卷四。 (18)乾隆《湘潭县志》卷十三。 (19)乾隆《湖南通志》卷四十九。 (20)光绪《湘潭县志》卷十一《货殖》。 (21)邵鸿:《利益与秩序--嘉庆二十四年湖南省湘潭县的土客仇杀事件》,《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卷第1期,2004年。 (22)《东华续录(嘉庆朝)》,清光绪十年长沙王氏刻本,第766页。 (23)光绪《湘潭县志》卷十一。 (24)光绪《湘潭县志》卷十一;乾隆《湘潭县志》卷十三。 (25)光绪《湘潭县志》卷九。 (26)《湘潭文史》第十二辑,第148页。 (27)《湘潭市志》第一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10月,第342页。 (28)由于姓氏、籍贯与事迹同传说相符,程青应为传说中受槟榔辟疫之法的程姓商人。 (29)乾隆《湘潭县志》卷二十二《古迹冢墓》、卷二十三《灾祥纪异》、卷二十四《艺文》。 (30)光绪《湘潭县志》卷三、光绪《湘潭县志》卷九。 (31)梅莉、晏昌贵、龚胜生:《明清时期中国瘴病与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 (32)《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第1126页。 (33)光绪《湘潭县志》卷十一《货殖》。 (34)《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湘潭县资料本》,1989年3月,第254-255页。 (35)胪陈,即铺设陈列之意,胪陈店经营日常杂货,主要贩卖熟制槟榔、烟酒等货品,架上货品随季节与顾客需要不同,时有变化,经营此业者常本金较小,但资金回笼速度快。 (36)《湘潭文史》第十二辑,第148页。 (37)即扶梁酒。 (38)嘉庆《湘潭县志》卷三十九《风俗》。 (39)光绪《湘潭县志》卷四下《山水》。 (40)光绪《湘潭县志》卷八之六《列女》。 (41)《南史》卷十五《列传·刘穆之传》。 (42)[日]高柳松一郎:《中国关税制度论》,李达译:《文海资料丛编》第七十四辑,第22页。 (43)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6页。 (44)光绪《湘潭县志》卷十一《货殖》。 (45)罗汝怀:《绿漪草堂文集》卷十《商贾论》,清光绪九年罗氏常刻本,第107页;罗汝怀:《湘绮楼全集·文集》卷三,清光绪刻本。 (46)[美]马文·哈里斯:《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叶舒宪、卢晓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 (47)钟敬文:《钟敬文民俗学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2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