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勃]唐人的年节(7)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7:11:48 作者提供 张勃 参加讨论
唐文宗《开成改元赦文》则规定: 自正月一日昧爽已前,大辟罪已下,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其左降官量移复资及才用足称者,中书门下处分。贬流人元敕不许量移及终身勿齿者,并与量移。其去年应缘朋党连累,十一月二十一日坐罪流贬者,不在此限。其身亡伏法者,委所在州府量给棺殓,任所亲收葬制服。其户部度支盐铁应有诸色欠负,太和五年已前者,并放免。诸道贺正端午降诞、贺冬进奉,起今权停三年。其钱充纽放百姓。两税所在,除药物口味茶果外,不得辄有进献。百司及诸道应宣索制物已上,并停三年。京畿百姓两税已下,凡一岁之内征取者,并百官职田,并全放一年。其京兆府一年所支用钱物斛斗草等,并勒盐铁使以开成元年直进绫绢充还。同州河中绛州旱歉,赋敛不登,宜放开成元年夏青苗钱,同州赐杂谷六万石,河中绛州共赐十万石,委度支户部以见贮粟麦充赐。三省九列御史台选黜陟使十人,视问风俗,进贤退不肖,兴行新制,务令通流。天下戎镇文武带宪官者,解补进退,并须奏闻。其边州令制译语学官,常令教习,以达异意。内外文武官及诸色人,任上封事,极言得失,有补时政者,必加升擢,待以不次。其有藏器待时、隐身岩穴、奇节独行、,可激风俗者,委常参官及所在长吏,各以名闻。文武之道,合而兼济。勋臣子弟,有能修词务学、应进士明经、及通诸科者,委有司先加奖引。河朔节将以州县归国者,有张茂昭、田宏正、程权,各与一子官。子弟堪任使者,委中书门下量加引用。内外文武官进阶加爵有差。[68] 照此政策规定,从中受益的人则更多,其中也包括普通百姓。这些生存于大唐帝国境域内的普通百姓也许永远无法亲临元日朝会,感受那“万宇灵祥拥帝居,东华元老荐屠苏。龙池遥望非烟拜,五色曈曨在玉壶”的盛大场面,但朝会上的政策发布却总是与他们新的一年里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一旦元日颁布惠民政策的行为成为一种百姓熟悉的例行做法,那么,对于普通百姓尤其是罪犯、孤寡老人、灾民[69]来讲,元旦朝会似乎就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化成为他们心灵中一种热切的期盼。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元旦朝会虽然列入礼仪制度,也早已成为一种例行之举,但这并意味着每年都会进行。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上自秋冬以来觉有疾,而道士以为换骨,上秘其事,外人但怪上希复游猎,宰相奏事者亦不敢久留,诏罢来年正旦朝会。”[70]可见会昌六年的元日朝会就没有举行。又唐德宗贞元六年(790)的元日朝会因为先前说当天有日食也没有举行,不过有意思的是,这只是虚惊一场,元日这天并没有日食,结果百官又纷纷称贺。[71] 在大唐的历史上,也并非每个人的每个元日都是歌舞升平、愉快祥和的时间。唐武宗会昌四年的元旦,太原一地的百姓就是在恐慌中度过的。其时河东都将杨弁“因众心之怒,又知城中空虚,遂作乱”,“帅其众剽掠城市,杀都头梁季叶,李石奔汾州。”[72]唐昭宗光化四年(901)的元旦,宫廷内也处于刀光剑影之中。光化三年(900),刘季述等人将唐昭宗囚禁在少阳院(后改名为问安宫),并矫诏令太子继位。左神策指挥使孙德昭,自刘季述废立,常愤恨不平,崔胤令其迎上皇(昭宗)复位。孙德昭就与右军都将董彦弼、周承诲等一起在除夕夜伏兵安福门。元日这天,就杀了王仲先、刘季述、王彦范及薛齐偓,灭其族并同党之人。而也是这天,大臣陆扆由于不知崔胤、孙德昭等的“返正之谋”,忽闻宫有有变,竟然乔装改扮,乘小马慌忙出逃了。[73] ㈤其他 除了上述习俗以外,元日在民间还流行着其他一些习俗活动。比如在士人中间有“迎年佩”的做法:“(唐懿宗)咸通后,士风尚于正旦未明佩紫赤囊,中盛人参木香如豆様,时时倾出,嚼吞之,至日出乃止,号迎年佩。”[74]孟浩然有诗:“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75]就反映了又有农家卜岁的习俗。元稹的《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诗中提到,“富贵祝来何所遂,聪明鞭得转无机”,并解释作:“祝富贵、鞭聪明,皆正旦童稚俗法”,可见元稹写作此诗的时期还有祝富贵、鞭聪明的做法,只是具体如何操作,也许就是一边拿着鞭子轻轻抽打孩童,一边念念有辞,说着祝愿聪明的话?我们已难以确知。[76]此外,元旦祭祖也应该是一项普遍流行的习俗活动。元稹曾有一篇《告祀曾祖文》提及: 唐制,位五品皆庙祀,庙祀亦以求吉日,其余未庙祀者,各奉家传,疏数每异。昔我先府君,深惟孝思,终已不怠,每歳换正至涉佳辰,睹儿孙宾游相会聚,未尝无悲,是用日至暨正旦、仲夏之五日、季秋之初九,莫不修奉祠祀以逹事生之意焉。逮小子稹冒华官荣,当立庙以事先人于京师,会值谴出,未果,修构宗子积牧民于金复不克以上牲陪祀,每衣裘葛,酸伤五情,今谨依约,庙则每岁以二至二分暨正旦,与宗积彼此奉祀于治所,始用变礼,不敢不告,伏惟尚飨。[77] 皇家这天也要祭祀,比如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就规定“干陵(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墓)每岁正旦、冬至、寒食,遣外使去,二忌日遣内使去”。[7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