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放]中国时间(5)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12:11:40 民俗学博客 萧放 参加讨论
世间万物·年 比日、月更长的这个时间单位不是来源于对天体,而是人们对物候——大地上诸种生命周期变化的观察。物候时间在中国传统社会特别发达(古人从五行观念出发,将五日称为一“候”,三候一节气,一月六候,一年七十二候)。飞鸟去来、草木荣枯、花开花落、风霜雨雪、虫兽律动,这些现象周而复始,古人自然无法知道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完成一个周期所致,但他们知道这是一个比日、月更长的变化周期。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比如中国传统社会有所谓“二十四番花信”的时间序列。从小寒节气的梅花开始到谷雨时节楝花结束,八个节气,二十四候,每候一花信。伴随着花信的是寒冬的消逝,东南季风渐次加强,正是温暖的春风催开了诸般花信。二十四番花信风后,夏天也就到了。 以鸟类的活动节律标示时间,也是古代常见的记时形式。《左传》中记载着郯子有关其先人以鸟为纪的历史传说:高祖少昊挚初掌政权时,正好飞来了一只凤鸟,因此以鸟为历纪,“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 这套鸟纪系统来源有关候鸟知识的积累,除了主掌鸟纪的凤鸟氏是幻化的神鸟传人外,其他都有侯鸟原型:玄鸟即燕子,春分来,秋分去,因此玄鸟成为了掌管春天的“司分之鸟”;伯赵即伯劳鸟,夏至来,冬至去,自然是“司至之鸟”;青鸟一名鸧鴳,立春时开始鸣叫,立夏时止歇,因此是“司启之鸟”;丹鸟又名鷩雉,立秋来,立冬去,所以被认作“司闭之鸟”。
汉代诗人枚乘曾写道: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晚至宋代,中国偏远的乡村还有所谓不知历日的“野人”仍以鸟鸣为耕作的物候,“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陆游《鸟啼》)。子规、黄鹂、布谷是重要的时间使者,它们对农人的农事活动有着提示与督促作用。 在中国现存最早的物候历《夏小正》中,丰富的物候知识已经与一年四季的周期变化系统地结合起来。从正月大雁北飞、田鼠出洞、桃树开花;到五月杜鹃飞鸣,瓜果开始结实;九月菊花盛开,鸟兽准备过冬;再到十二月昆虫蛰伏,鸢飞高天——这些物候直到今天还为农人所熟知并仍在乡村中得到应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