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田野研究 >

[刘锡诚]民间文学调查的理念和方法(3)


    第四个问题,采录工作的现代化和民间文学作品的编码问题。
    这是过去是没有触及的一个问题。王秋桂先生上次来就希望在田野调查中推行卫星定位系统。他说每个人带个手机就可以知道你在哪里,您所进行的田野调查,位于何处。解决田野调查的地理方位问题。这一点,包括地理方位和文化移动问题,我们过去确实比较容易忽略。当然,这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的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怎么样实施,是一个操作问题,尽管我们强调了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录音录象等,卫星定位系统似乎还没有考虑在内。回想1965年我去西藏采风的时候,平叛刚刚过去,连区县机关的电台都撤消了。我们去的错那县勒布区公所,不仅远离祖国内地,甚至远离错那县城,一年里有9个月被大雪阻断通往县里的道路。恰巧,我们在勒布区的区公所里过国庆节,区公所里只有4个人:一个是部队专业留在当地的区委书记,一个是当年刚从复旦大学中文系刚毕业的大学生;其余两人就是从北京来此调查采录民间文学的我们二人。我们从区委所有的那一台小型熊猫牌收音机里听着来自祖国心脏北京的狂欢声音,但我们甚至无发知道我们身在何处。现在照相已经很普遍了,我们强调在这次调查中要使用录音录像等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财政部文化部已经为地方上的调查队或调查组采购了器械发了下去。现在好了,如果我们的普查小队或小组能像文物普查那样,配备或允许配备卫星定位系统,那么,我们就能知道我们所在的村子、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什么纬度、什么经度,我们所搜集的文化与其他文化有什么关系,历史上发生过怎么样的“文化移动”。
    这次普查中搜集记录到的民间文学作品材料,要按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的规定,进行编码处理。给每一篇作品一个编码,是文化普查的需要和要求。有了这个编码,才有可能使我们在不同地区搜集记录到的亿万篇民间文化材料,有序地进入陈列馆、博物馆,进入虚拟的数据库,做到永久保存,供后代传习、传承、研究、弘扬,并逐步做到资料(知识)共享。这个编码是请国家标准化部门帮助设计确定的,像公民的身份证一样,每一篇作品具有一个独立的编码,具有唯一性。编码设定为14位,包括本体码13位、校验码1位。本体码包括地区码、类别码、流水码。有了编码,任何一件作品才有了在全国文化中的身份,也才有可能从数据库中调出。代码是全国统一的,编码是普查中指令性的规定。各地要对调查员进行能够专门的培训,不仅提高对编码重要意义的认识,而且要熟练地掌握编码技术。
    (安丽哲  根据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