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爱东]试析顾颉刚的民俗研究方法(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03 作者提供 施爱东 参加讨论
六、从小学功夫入手,研究古籍材料。 先生做学问很严谨,思虑很周全。相应的态度,是调动尽可能多的手段来处理有限的原始素材,语言、文字、训诂等方面的小学工夫,即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他在《吴集录的序》中说“我想要彻底的弄他(吴歌)清楚,必得切切实实做一番小学工夫,拿古今的音变,异域的方言,都了然于心,然后再来比较考订,那么才可无憾,这件事情,不是几年里所能做的”。[12] 先生在后来的写作中,越来越重视这一方法的运用。写于1930年的《羿的故事》如此解释“阻穷西征”:“‘穷’就是穷石,《淮南子·地形训》说,‘弱水出自穷石’,穷石本是西方的地名。‘阻’读为‘徂’,《诗经·周颂》‘彼徂矣岐,’沈括、朱熹据《后汉书·西南夷传》朱辅疏,和韩愈《岐山操》读作‘彼矣岐’,‘’就是‘阻’,可见‘徂’‘阻’本通。‘徂穷西征’,就是说羿西征往穷石。”很好地发挥了他小学工夫扎实的长处。 另一个例子是王煦华在先生的遗作《〈六月雪〉故事的演变》中发现了王力致先生的一张明信片,中有如下内容:“日前辱询邹周窦三字古音,兹查高本汉氏所假定音值如下……”王煦华分析:这个明信片虽没有提到六月雪的故事,但先生向王力询问三字的古音,是为了写作“六月雪”故事而想从“邹衍”、“周青”、“窦娥 ”三个人的姓上找到语音上演变的证据,则是显然的。[13] 这一方法也为闻一多先生所大力实践,闻以传统的文学、训诂学结合现代的人类学、民俗学对先秦经典进行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写出了《神话与诗》这样的学术巨著。 七、实地调查与古籍记载相印证。 实地调查主要集中在他的神道和社会研究上,他研究神道的兴趣,是游历了苏州和北京的两处东岳庙而引起的,其目的则是为了古史研究,他认为乡村祭神的集会、迎神送祟的赛会、朝顶进香的香会,是实际祭祀社神集会的变相,可以从中看到一些古代社祀的影子。 “我们要了解古代神话的去处,要了解现代神话的由来,应当对于古今的神话为一贯的研究”。 “我们要研究古代的神话,有史书、笔记、图画、铭刻等等供给材料,要研究现代的神话,有庙宇、塑像、神祗、阴阳生、星相家、烧香人等等供给材料。”[14] 两相印证,即可借古知今,以今证古。 他1924年4月11日作的《东岳庙的七十二司》,只是将当时的北京、苏州东岳庙的各司职责作一罗列,后来补写的时候,则征引《汉书》、《日知录》等古籍,旁征博引,从中国的秦始皇说到埃及的尼罗河,最后得出结论:“阎罗王未入中国之先,鬼是东岳管的,阎罗王入了中国,鬼是阎罗王管的;但东岳的势力还在,所以阎罗王做了东岳的层属。” 北京城西北80里的妙峰山是北方有名的香会,1925年的香会会期中,顾先生和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风俗调查会的同人前往调查了三天,作了较详细的调研,可以说,这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田野作业。其中顾先生的《妙峰山的香会》一文,从香会的来源、组织,到明清两代和本年的香会情况都有详尽的记录。他还做了一项前人从未做过的调查,抄录了这一年各个香会的会启,并做了多方面的分析说明,刊出后,引起社会注意,得到很高的评价。正如傅彦长所说:“他不怕辛苦,亲自到民间去调查,用最热烈的同情心与最恳切的了解力来报告我们,使向来不受圣贤之徒所抬举的民众增高他们的地位,其功实在他所著的《古史辨》之上。”[15] 先生曾到西北、西南一带去过,沿途有所见闻,即以其敏锐的洞察与渊博的学识对一些具体民俗事象做一考察,先后写出“吹牛、拍马”、“抛彩球”等有趣的民俗学小品文。 用田野作业得来的活的民俗资料,与古籍中的死的文献资料互相印证,分析研究,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为后起的民族学者的神话研究所采用。抗战时期,处于西南后方的一批民族学家用当地少数民族的现存神话与古典神话进行比较研究,解决了神话研究中许多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 先生思维严密,相应的写作方式也很有特点,条理极其分明,逻辑非常严密,尤其爱以图表的方式、一二三四开中药铺的方式来进行写作。列表和作示意图在今天的写作者看来是一件很简单的工作,但在刚刚摆脱文言写作的1923年,却极少见到,先生6月20日的《答刘胡两先生书》[16],即以简明的图表示意了商周秦楚各民族的活动时期。1924年写作《东岳庙游记》时,又以志书的形式详细记录了“北京东岳庙总图”和“东岳庙七十六司图”。1928年的《天后》为天后所做的年表至今为人沿用。 先生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因此也没有与钟敬文、杨成志、茅盾等采用同一种研究方式。后者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的民俗学理论来对中国现状的民俗事象进行文化人类学或文艺学的探讨,顾颉刚先生却没有在西方已有的研究理论上下太多的工夫,而是凭籍自己的兴趣和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对民间文学和民俗事象追根溯源。可以说, 他是从戏曲和歌谣中得到研究古史的方法,反过来又用史家的眼光、辨史的方法来从事民俗研究的,他的研究充分利用了中国古代浩瀚的文献,极富中国特色,使得中国民俗学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