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梅]也谈华夏上古龙崇拜的起源(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1:11:54 学苑出版社网站 刘爱梅 参加讨论
刘先生质问:“与人类生活漠不相关的蟒蛇、蜥蜴缘何能够成为先民崇祀、敬仰的对象并被世代流传而为神话?”其实,一方面,蟒蛇、蜥蜴与人类生活并非“漠不相关”,尤其对于居无高楼大厦、行无水泥大道的先民来说,他们时时与之相处,彼此之间的利害关系更直接而明显:从利的方面讲,蛇与蜥蜴可为食,蛇皮亦有其作用,蜥蜴可食蚊蝇,它们的攻击防御本领也颇能给人以启发;从害的方面说,大蟒蛇能食人,毒蛇、毒蜥蜴也可危害人的生命,加之其踪迹比较隐密,给人以神秘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低下的初民,如何能不对之既敬且畏?更何况他们还认为这类动物与水——人类的命脉——有着神秘的联系呢!又如何不会用它们作主要的模特儿以塑造龙的形象?另一方面,即使某些与人类生活“漠不相关”的自然物或先民并不了解它们与人类生活有何关系的自然物,也会在先民好奇的探求下,通过移情、联想甚至臆测而“成为先民崇祀、敬仰的对象并被世代流传而为神话”,陌生与神秘即是催发崇祀、敬仰之理由。牛郎、织女星便是鲜明的例子:它们远离人类若干亿光年,先民除了看见它们闪闪发光外,丝毫感受不到、认识不到它们跟自己生活的关系,却崇祀、敬仰它们,创作出了描述它们的神话。 当龙等神话在原始时代诞生、流播的时候,人们完全在口头上传承,无传世文献可言;那些至今没有文字的民族,其神话仍然仅在口头上传播,也无所谓“传世文献”;在有文字的民族中,不读书不认字的文盲对神话也只是口耳相传,儿童最初听到的神话都出自长辈之口,仍与“传世文献”毫不相干。因此,研究它们怎能“基于文献又回到文献”? 刘先生怀疑:“考古时代星布四方的华夏先民诸族能够形成一种统一的至少是相通的龙崇拜吗?”其实用不着怀疑,因为刘先生所注重的好些“早期汉语典籍”都记载了构成华夏先民的主体的苗裔——夏、商、周族对龙的崇拜,其他如南方越族、西方的胡人、北方的匈奴族亦然: (越人)断发文身,烂然成章,以象龙子者,将避水神也。(《说苑·奉使》)《淮南子·泰族训》许注则言:“越人以箴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之也。” 西方胡皆事龙神。(《史记·匈奴列传》索隐引崔浩言)《殷虚文字缀合》626、630说“龙(族)来氐、羌”,也表明了这点。 (匈奴)有三龙祠。(《后汉书·南匈奴传》) 那么,她们的考古时代的祖先也一定具有龙崇拜。星布四方的华夏先民诸族确实不像我们现代社会有着如此众多、密集的人口,交通也非常不发达。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相互隔绝,互不往来。相反,他们之间经常交往,互相影响。尤其是其中经济文化发达的部族,其文明往往会辐射周围,吸引着其他部族学习效仿。只要稍微了解我国原始社会史尤其是民族史,就不会怀疑这一点。基于文化的传播特性,在这些地理位置相隔并不十分遥远的华夏各部族间,自然“能够形成一种统一的至少是相通的龙崇拜”。 刘先生说:“相对于考古文化漫长的年代和广大的地域,传世文献毕竟仅仅是一个相当短促的历史时期和相当狭小的文化地域中的产物,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都无法对位……那么凭什么说出现在上下几千年、分布于天南地北的千姿百态的‘龙’就是先秦汉语文献中记载和描述的龙呢?”但要知道:意识形态与物质形态一样具有长期的、相当稳固的传承性,万千年前的东西常会为万千年后的人们所传承,我国少数民族中至今仍有图腾崇拜即其例证。何况“先秦汉语文献”的作者去古未远(殷代的作者距离原始社会只有几百千把年,战国的作者距离原始社会也不到两千年),时间上的不“对位”并不会妨碍他们承接考古时代的先民创造的龙形象,正如他们承接了其他许多原始神话一样。虽然在承接时,他们会有所加工,改变龙的某些形性,不过龙的基本形性是会得到保留的,正如许多原始神话在“先秦汉语文献”中保留了其基本形性一样。至于空间,“先秦汉语文献”的作者都是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的人士,他们与大多数崇拜龙的考古时代的先民基本上居住在同一地方,没有什么不“对位”的问题。而少数不“对位”的居住在其他地方的考古时代的先民,由于彼此交流的缘故,也会崇拜同样的或相类的龙。当然,那些千姿百态的“龙”里有的不一定是“先秦汉语文献”描述的龙,但不能由此就否定一切,进而质问“谁敢说今人视为龙的古物图像,在古人眼里也被视为龙,就是古代文献中所谓的龙,而不会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象征物”。因为千姿百态的“龙”里确有“早期汉语文献”中记载和描述的龙:199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里地拉村出土的公元前四五千年时的玉石龙,马首蛇身,与卜辞中的某些象形的“龙”字一样(见后),又与王充所说的“龙之象,马首蛇尾”(《论衡·龙虚》)相同;1978年至1980年在山西襄汾陶寺出土的公元前三四千年时的彩盘,其上的蟠龙基本似蛇,与《论衡·讲瑞》说的“龙或时似蛇”一致;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公元前四五千年时的蚌塑龙虎墓中的龙,和虎相伴,先秦人士常让龙、虎相伴的做法与之一脉相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