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军]知识与生态:本土知识价值的再认识*——以哈萨克游牧知识为例(6)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4:11:56 开放时代 2012年第7期 陈祥军 参加讨论
五、结论 本文把游牧知识纳入人类学本土知识研究的序列之中,主要是区别于以西方为代表的科学知识,同时还有别于暗含落后和保守之意的传统知识概念。之所以要提出对本土知识价值的再认识,主要是源于长期田野调查之后对游牧知识的重新理解与认识。 近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牧区经历了高速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由草原生态退化而引发的系列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与牧区社会发展中原有本土知识的缺失或失势有一定关系。在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维系游牧社会根基的移动放牧方式、延续游牧知识的游牧社会组织等不断被消解,游牧知识常常被作为一种“落后”的知识而被主流社会所遗弃,由此造成哈萨克社会原有知识与生态密切稳定的关系发生断裂,在实践中表现为破坏草原生态的行为失去了约束力。当然,游牧知识在当地社会失势的过程中还涉及权力问题,即当游牧知识被作为一种落后的知识体系排除在牧区社会后,代表“先进”知识背后的权力和本土的游牧知识是分离的。 但是不管游牧社会本身发生怎样的变化,哈萨克牧民生存的草原生态环境特点决定了游牧知识的实践价值。因为,哈萨克社会原有的游牧知识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民间智慧,它根植于游牧民对草原的深刻认识。这套游牧知识是他们在长期与草原、牲畜的互动中共同构建的一套知识体系,也是经过世代传承与累积最终形成的一套适应、利用、保护草原以及规约社会的知识。当地的哈萨克牧民也深深感到,游牧仍然是最有保障和最安全的生计模式,所以游牧知识在实践中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当然,当地牧民并没有固守着传统的游牧文化知识,他们也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发展。 综上所述,这套本土知识仍然在当下游牧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游牧知识不仅指导着牧业生产生活,有利于减少牧业生产生活的损失,而且起着适应和永续利用草原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哈萨克游牧民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游牧知识既是适应草原生态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游牧民保有自己独特“精神家园”的标志。游牧知识是哈萨克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忽视其原有的价值,势必会给当地的社会与生态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得到了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新疆哈萨克游牧生态知识与草原可持续发展研究”(CSQ10008)、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阿尔泰草原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11CMZ041),以及中山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天山与阿尔泰山游牧文化的调查”(2009JJD770033)的资助。另外,麻国庆老师在本文的写作中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感谢。 【注释】 ① 2009年的“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中专门有一场关于“本土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的分论坛,来自国外的14名学者通过具体个案阐述了本土知识在地方社会、文化、生态、经济、管理,甚至健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此次会议的论文集已在国内出版,见[美]杜罗西·比玲斯、[俄]维亚特切斯拉夫·鲁德内夫(主编):《土著知识与可持续发展》(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笔者认为,“indigenous knowledge”翻译成“本土知识”更恰当一些。 ②M. Lauer & Shankar Aswani, “Integrating Indigenous Ecological Knowledge and Multi-spectral Image Classification for Marine Habitat Mapping in Oceania,”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Vol. 51(2008), p. 495. ③冯挈(主编):《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0页。 ④关于新疆阿勒泰富蕴县哈萨克的社会、经济及自然状况,可参见陈祥军:《生计变迁下的环境与文化——以乌伦古河富蕴段牧民定居为例》,载《开放时代》2009年第11期。 ⑤裴盛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15页。 ⑥Stephen A. Marglin, Farmers,Seedsmen, and Scicentists:Systems of Agriculture and Systems of Knowledge, in Decolonizing Knowledge—From Development to Dialogu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6, p. 228. ⑦[美]罗伯特·路威:《文明与野蛮》,吕叔湘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6页。 ⑧裴盛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第218页。 ⑨[日]秋道致弥等:《生态人类学》,范广融、尹邵亭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 ⑩配群,即马成年后在头马(首领)的领导下,可以单独组群成一个“家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