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书怪异 《春秋》一万八千字,记载灾异现象的共有八十八处之多。解经者更是牵强附会,宣扬"天人感应"之说,把自然界的各种灾异看作是上天对世人的警告和惩罚。历代正史中的"本纪"和"五行志"详记灾祥,宣扬封建迷信,欺骗黎民百姓。司马光和王船山与《春秋》大相迳庭,不信虚诞,不书符瑞。 《通鉴》中对鬼神怪异的现象记叙得极少,偶尔记载灾异,也不联系人世。历来史家宣扬张良"从赤松子游"、"学辟谷术"。司马光断言其非。他说:"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超然而独存者也"⑩。他明确指出,神仙之术乃"虚诡"之说,"子房托于神仙",是他功成身退,"明哲保身"之术,"其智可知也",神仙之术不过是一种借口罢了。《通鉴》对范缜的《神灭论》、韩愈的《谏迎佛骨表》,都存录原文,供后人阅读,这在很大程度了起到了破除迷信的作用。北宋从真宗开始,信奉道教,帝王将相,皇亲国戚,莫不顶礼膜拜。司马光指出道教的虚妄,他说:"老庄之书,大指欲同死生,轻去就,而为神仙者,服饰修炼以求轻举,炼草石为金银,其为术正相戾矣!是以刘歆《七略》,叙道家为诸子,神仙为方伎。其后复有符水禁咒之术,至谦之遂合而为一,至今循之,其讹甚矣!"(11)司马光不畏权贵,针贬时弊,确是良史之才。 王船山在他的史学著作中很少谈及鬼神灾异现象,即使书写灾异也不把它同社会现象联系起来,而是对邪说进行揭露和批判。汉和帝十五年,出现日食,外戚为了扩张其势力,就诡称这是皇帝的兄弟留在京城的缘故。当时一些依附于外戚的权贵和腐儒借题发挥,大放厥词,"援天以制人主"。船山义正词严地指出:"善言天者验于人,未闻善言人者之验于天也。宜于事之谓理,顺于物之谓化。理化,天也;事物,人也;无以知天,于事物知之尔。……汉儒言治理之得失,一取验于七政五行之灾祥顺逆,合者偶合也,不合者,挟私意以相附会,而邪妄违天,无所不至矣。……妄人逞妖诬之辞,援天以制人主,贼仁戕义而削社稷之卫,乃至此哉!"(12)他认为自然界的风云变幻有其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政治风云变化没有关系。他进一步指出:"夫日食有常度,而值其下者蒙其咎,抑惟惩愆思过以避阴阳之诊,反诸心,征诸事,察诸物,无往而不用其修省,恶可以一端测哉!虽亿中,不足取也,况其妄焉者乎!"(13)船山用"日食有常度"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驳斥汉儒宣扬"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邪说,揭露他们"援天以制人主,贼仁戕义而削社稷之卫"的阴谋,明确指出治理国家之得失与自然现象变化毫无关系。这种观点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把日食作为"惩愆思过"的动力则是不可取的。他还在其它著作中对孔、孟宣扬的"天命论"和"气数论"、邹衍的"五德终始论"、董仲舒的"三统论"、邵雍的"元会运世论"以及朱熹的三代天理、后世人欲等奇谈怪论,采取直接与间接、激烈与委婉的方式进行揭发和批判。这在很大程度上收到了破除迷信和解放思想的效果。 四、选贤任能 《春秋》"大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笔法,对后世强化君权的影响很大。有的史德不修的史学家为了迎合权贵的需要,竟然篡改历史,"曲笔阿时"、"谀言媚主"(14)。 司马光并不认为帝王天生圣明,全知全能,而认为"过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唯圣贤为能知而改之";"为人君者,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15)。在用人问题上,司马光强调人君圣明才能选坚任能。他对历仕隋唐两朝的裴矩发表评论说:"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其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16)"。他还认为君主治国是否有道,用人是否有方,是人臣为"能臣"或为"奸雄"的决定因素,他说:"论者皆以为秦王(符)坚之亡,由不杀慕容垂、姚苌故也,臣独不以为然。许劭谓魏武'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使坚治国,无先其道,则垂、苌皆秦之能臣也,焉能为乱哉!坚之所以亡,由骤胜而骄故也。……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秦王坚似之矣"(17)。在这里,司马光不仅看到了帝王将相的作用,也意识到了人心向背的巨大影响。这种观点,在封建社会里不失为远见卓识。 王船山深知人才的众寡得失,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他称赞曹操能"推心以待智谋之士",所以"士之长于谋略者相踵以兴",因而能在消灭袁绍、统一北方的斗争中"算无遗策",乃至死后魏国政权仍然能"保其磐固"。他由此而得出发人深思的结论:"能用人者,可以无敌于下天"(18)。他把选贤任能、治国安邦的希望寄托在"明君"和"贤臣"身上,认为"用人"和"行政"必须统一起来,"两者交相扶以图治",而"用人"尤其重要。他对诸葛亮说的"亲贤臣,远小人"这句话非常赞赏,而于其"任人"之"一失于马谡,再失于李严"感到惋惜,特别是对于诸葛亮死后,后继无人,西蜀大乱之事感到极为痛心。他认为不是西蜀没有人才,而是西蜀朝廷没有选拔和培育人才的缘故(19)。他还进一步认为,封建王朝政治腐败之所以不可收拾,贪污聚敛之风所以不能遏止,大都是因为"上之自为正也不德"(20),也就是说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的过错所造成的。因此他大胆宣称,对这种"无大公之德"的"暴君"、"暗主"(21)"可继"、"可革",应由"圣君"、"明主"取而代之。这种大胆的"非君论",对封建社会的纲常名教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同"天王圣明兮臣罪当诛"的论调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对后世特别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