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试论社会变革中的模糊质态(3)


    我们知道,旧事物中会萌生出新事物的因素;新事物中也还会带着旧事物的某些痕迹。所谓"模糊质态"或"模糊形态"⑩并不是指这类情况,而是指新、旧事物的矛盾因素(或成份)还未明显地呈现出谁占居着主要方面(或支配地位)时的中间形态。当旧事物的因素(或成份)仍明显地占居着矛盾的主要方面(或支配地位)时,它还是旧事物,而不是模糊质态;当新事物的因素(或成份)已明显占居着矛盾的主要方面(或支配地位)时,其模糊质态也就随之终结,成为新事物。这里,使我联想到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生物界进化规律所作的一个概括:"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同书,第3卷第535页)
    我并没有如下的意思:经历模糊质态的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甚至进而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生物界的进化规律同等看待,从而忽视两者的原则区别。人以外的生命体在自然环境中的进化是自发的、被动的;人是具有能动性的生命体,可以能动地改造自然界和组成自己的社会,这些,早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常识。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类智能的增长,这种能动性也就会随之表现得更自觉、更积极和更有力,从而有可能在暂短时间内,使社会某些重要领域发生根本性的变革(11);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形式的变革,往往又是由于占居社会统治地位(或支配地位)的势力顽固地阻碍或不能自觉地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而造成的,是必须采用的。但在原始公社制解体的过往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经济、文化生活和人类智能水平还很低,对改造自然界和社会的能动性还极其有限,还很不自觉,所以,当时社会领域中的诸多变革,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新旧事物的矛盾因素(或成份),主次方面不清晰、不确定的模糊质态,作为从旧事物过渡到新事物的漫长岁月的中间阶段。即便如此,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遇外力的干预和影响,尤其是较先进民族的干预和影响,也会在暂短时间内,在某些方面出现根本性的变革,从而略去了或者颇大程度上略去了模糊质态的中间阶段的过渡,这不论在《起源》中和我国的民族调查资料中均有例证。至于在原始公社制解体后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尤其是当某种能自觉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的势力占居社会统治地位(或支配地位)的历史条件下,这种通过模糊质态的中间阶段的变革,是否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一切方面都不复出现,或者,在某些领域的某些方面,仍然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那当然也是可以探讨的。但无论怎样,通过模糊属性的中间阶段的过渡,并不一定就会同"更消极"、"更缓慢"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看法大概还是可以成立的。
    以上所及,都是社会历史由较低级阶段向较高级阶段发展途程中的现象。人类社会的运动比之生物界的演变要复杂得多,它在从较低级向较高级发展的一再更迭中,在某时某地也会出现一些暂短的逆向运动。在这类逆向运动的途程中,具有模糊属性的中间阶段的蜕变,自然也应引起历史科学工作者的注目。
    模糊属性的中间阶段或中间环节的过渡,是社会变革中的一种形式(不论这种形式的覆盖面有多大或多小,以及时间的长或短),这是本文的基本观点,至于这一观点势必会涉及到的种种问题,如:模糊属性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包括矛盾因素(或成份)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随之形成的各种具体态、式的特点;模糊属性事物和新、旧事物的清晰度和模糊度;事物总体的确定属性和局部的模糊属性之间,或总体的模糊属性和局部的确定属性之间的关系;模糊属性事物的外部矛盾,等等,都还没有在理论上展开,还有待继续探索。本文仅仅通过学习札记的形式把问题提出来,希望得到读者和专家们的批评、指正。
    科学的发展,总是朝着分科更精细和各学科更密切相联的方向并进着。这种发展趋势,随着新科技、高科技的到来,正以前所未有的精细和朦胧相互交织的笔触构成的图景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绝不是意味着人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繁琐和浪漫,而是更加严谨和全面;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同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统一性的要求更加吻合了。用"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大千世界,的确要省事得多,但种种"亦此亦彼"的"淘气"事物并不会随之消声匿迹。社会领域中的模糊质态,并不是模糊不清的思维游荡,而是模糊不清的客观存在。用简单、明快的方法去否认它的存在,只能使人们的认识似乎变得清晰而实际上却弄得更加模糊。如实地承认它的存在,用严谨而全面的科学方法去剖析它,使之在认识上得以清晰,更好地去把握它,作用它,驾驭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的责任。
    收稿日期:1991年8月20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