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末,王充为什么走上了一条与流俗世儒截然不同的道路,对古代儒学遗产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批判态度?而刘知几在博极群书中又那样倾注于王充的《论衡》,并甘愿步其后尘?回答这个问题当然主要到他们各自的时代背景中去寻找。从思想发展的渊源来看,不能不指出,在两汉的历史上,同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公羊春秋学以及与谶纬迷信思潮相结合形成统治思想的神学思想相对立的,有一个反神学的思潮,其代表人物扬雄、桓谭、王充等。一般说来,他们受古文经的薰陶,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刘知几便受了这一思潮的影响。 与两汉经学斗争相联系的,是对《左传》的看法问题。抛开经学古今文的门户之见,从史家的立场言,《左传》确实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史书。知几少年时,读《尚书》"每苦其艰琐,难为讽读",及读《左传》,兴趣浓厚,论者或以为知几"平生与史为缘",但较之《尚书》、《左传》易读,易以史实感人,这断不成为问题。幼年熟读并喜爱《左传》,《左传》成了知几史学启蒙之书。这对其一生的史学事业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左传》又是部古文经,知几在《疑古》、《惑经》之后专志《申左》,发表他对春秋三传的看法。因有"《左氏》之义有三长,而二传之义有五短"之论。赞美《左传》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其言《左氏》,传孔子教,故能成不刊之典,著将来之法,又博总群书,广包它国,每事皆详,且以同圣之才,而膺受经之托。知几以为《春秋》之经,"盖是周礼之故事,鲁国之遗文,夫子因而修之,亦存旧制而已。至于实录,付之丘明,用使善恶毕彰,真伪尽露。向使孔经独用,《左传》不作,则当代行事,安得而详者哉?盖语曰:仲尼修《春秋》,逆臣贼子惧。又曰:《春秋》之义也,欲盖而彰,求名而亡,善人劝焉,淫人惧焉。寻《左传》所录,无愧斯言,此则传之与经,其犹一体,废一不可,相须而成。"(《史通·申左》)知几对《左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着重从善恶并书之实录着眼肯定了《左传》的历史价值。许冠三先生指出知几效法并继承前贤则首推《左传》,可谓卓识。 (四) 刘知几的《史通》亦深受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篇》的影响,这种影响似可归纳为两点:一是刘勰史学思想的影响,二是《文心雕龙》编纂形式的启发。 知几本人并不回避他的《史通》同《文心雕龙》的血缘关系。《自叙》明言:"自《法言》已降,迄于《文心》而往,固以纳诸胸中,曾不{K1D203.JPG}芥者矣。"其论《文心》,着眼文章体裁:"词人属文,其体非一,譬甘辣殊味,丹素异彩,后来祖述,识昧园通,家有诋诃,人相掎摭,故刘勰《文心》生焉。"《史通》之为书,"盖伤当时载笔之士,其义不纯,思欲辨其指归,殚其体统",着眼讨论历史编纂,所受《文心》影响明矣。 历代学人颇察觉二刘关系。黄山谷尝云:"论文则《文心雕龙》,评史则《史通》,二书不可不观,实有益于后学焉。"(转引之张振佩《史通笺注》771页)胡应麟也说:"《史通》之为书,其文刘勰也,而藻绘弗如。其识王充也,而轻讦殆过。"(《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当代学者傅振伦讨论二刘关系,颇多发明。他说:"《文心雕龙》为文史类之书,然《史传》一篇,则论史之功用、源流利病、史籍得失及撰史态度,实为史评之先河。《史通》一书,即就《文心·史传篇》意推广而成。其全书亦即就《史传篇》'寻繁领杂之术,务信弃奇之要,明白头讫之序,品酌事例之条'诸义,而详加发挥者。《史通》各篇,亦多仿《文心》。一论文学,一论史学,并具卓识。"(《刘知几年谱》第21页,中华书局1963年第2版)傅先生甚至指出:"知几之书多出于刘勰,故其书亦全模拟之,立意亦多取之也。两氏史学思想,亦多相同。"(同上)因之他罗列了二氏相同史学思想之十七条表现。结论云:"知几之学多导源于勰,信不诬也。" 诚然,知几的《史通》深受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的影响。表现在史学思想上,知几就颇受刘勰的启发。比如关于修史的宗旨、态度,刘勰提出"彰善禅恶,树之风声。表征盛衰,毁鉴兴废。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长存;王霸之迹,并天地而久大"的修史宗旨,强调以史为鉴的功能。主张"直笔",提倡"信史",赞扬"直归南董",表彰司马迁"实录无隐之旨"。再如评论历代史书得失,赞《左传》"实圣人之羽翮,记籍之冠冕",赞扬《汉书》"十志该富,赞序弘丽"。批评袁山松《后汉书》和张莹《后汉南记》"偏驳不伦",薛莹《后汉记》和谢承《后汉书》"疏谬少信",表彰司马彪和华峤的《后汉书》"详实"、"准当"。上述观点,则全部为知几所继承。在编撰上,《文心》也给刘知几以启发。《文心雕龙》论文,全书五十篇,据《序志》所示,可分三部分:《原道》至《辨骚》五篇为"文之枢纽",是全书总论及理论体系。《明诗》至《书记》二十篇为"论文叙笔",是文体论。《神思》至《程器》二十四篇为"割情析采",是创作论、批评论。这种布局启发了刘知几,《史通》一书内篇讨论历史编纂学,外篇叙述史籍源流,杂评古人得失。主要是关于史书体裁、史书编纂的内容,如同《文心》主要是关于文体和文学创作的内容一样。 但是,平心而论,知几受刘勰的影响还是有一定限度的。就从编纂来看,说"知几之书多出于刘勰,故其书亦全模拟之",未免言过其实。知几之书虽受《文心》启发,但并非刻意模仿,因为各自研究对象不同,且不说全模拟是无法实现,也不是刘知几的品格,即以二书篇目而论,亦很少有相同之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