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李埏:《昔年从游之乐,今日终天之痛--敬悼先师钱宾四先生》,见《钱穆纪念文集》第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 ②氏著《史学和史家和时代》台北,《幼狮月刊》第39卷第5期。 ③氏著《钱宾四先生谊述略》(一),刊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悼念钱宾四先生专辑》(一),又见前引书《钱穆纪念文集》。 ④氏著《敬悼钱宾四先生》,台北,《鹅湖》第183期。 ⑤氏著《论当代中国“落后问题”的秦汉根源》,香港,《百姓》,总66期。 ⑥《思想与时代》第33期,1944年4月。 ⑦《新亚遗铎》,第497页,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年9月。 ⑧同上,第443页。 ⑨参见顾翊群《论儒家思想之复兴》与李震《五十年来中国思想之大势》,均刊香港《人生》,1963年1月。 ⑩1991年9月下旬,在浙江衢州举行的“儒学与浙江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李泽厚曾对笔者言及“新儒家”必须有自觉的哲学构造。 (11)《新亚遗铎》,第178页。 (12)同上,第424、425页。 (13)同上,第176页。 (14)《新亚遗铎》,第324页。 (15)同上,第460页。 (16)钱先生对乾嘉考据史学及其延续到当代的学风之批评,集中见于《学钥·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 (17)同①,第451页。 (18)《史学导言》,第10页,台北中央日报社、台南成功大学1970年5月。 (19)同上,第14至15页。 (20)同上,第15页。 (21)同上,第12页。 (22)何泽恒:《素书楼的回忆》(上),台北,《联合报》,1990年10月17日。 (23)唐君毅:《说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第126页,台北,三民书局,1989年2月6版。 (24)张君劢:《致唐君毅函》(1957年2月27日),见氏著《中西印文集》,台湾学生书局,1981年6月。 (25)《国史大纲·引论》,以下凡引此者,不再注。 (26)钱穆:《纪念张晓峰吾友》。 (27)唐君毅:《说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第134、135页。 (28)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五卷《自序》,台湾学生局,1979年。 (29)邱秀文:《富贵白头皆作身外看--坦荡淡泊钱宾四先生》。 (30)钱穆:《新亚遗铎》,第174页。 (31)唐君毅:《说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第134至135页。 (32)《国史大纲》下册,第657页,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1947年5月上海第1版。 (33)唐君毅:《说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第134、135页。 (34)钱穆:《维新与守旧--民国七十年来学术思想之简述》,台北,《幼狮杂志》第16卷第2期,1980年12月。又见钱先生《晚学盲言》(下)《辨新旧与变化》,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7年8月。 (35)《国史大纲》,第67页。 (36)唐君毅:《说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第150页。 (37)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第139页,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7月。 (38)参见钱穆《中国通史参考材料》,澳门,东升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11月。 (39)《国史大纲》,第4页。原说较详,兹举其要者。 (40)唐君毅:《钱宾四先生还历纪念--一九五四年十二月〈民主评论〉第五卷第二十三期代社论》。 (41)牟宗三:《历史哲学·自序》,香港,人生出版社,1962年3月初版,1970年4月再版。 (42)《唐君毅思想国际会议手册·新儒家著作展》,香港,法住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