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认为,教学实践中的“史学概论”不是一门严格的学科,必须由“史学学”取代;“史学学”是以历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研究历史学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关于历史学的一种“中观理论”,它比“史学概论”更为科学;创建“史学学”既是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又是长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必然结果;科学的“史学学”应包括两大部分、七大块共10章内容,并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这样的“史学学”必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史学学”作为一门全面阐述历史学自身理论与方法的重要学科,从80年代初期就被学者提了出来,并对其基本问题如它的研究对象、性质、内容、结构、意义等作了初步探讨。[①]但遗憾的是,这一课题的研究很快在理论界销声匿迹,既无人再论及,更不见以“史学学”命名的著作问世。史学理论教学中,人们常见的是各种“史学概论”教科书,而“史学概论”因有诸多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不足,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一门严格的学科。所以,从历史学的实际需要和史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只有创立“史学学”并最终取代“史学概论”,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历史学的飞跃。[②] (一)史学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特征 现代科学发展的普遍趋势表现为两个彼此联系着的方面:一是某学科的研究内容日益专门化(或称“碎化”);二是综合性学科突飞猛进。学科的专门化带来了科学分化的无限细密和分支学科的五彩缤纷,而这又同时产生了另一种客观需求,即各分支学科之间迫切需要互通有无、彼此协作,于是一种对有关学科知识加以概括的综合性学科便应运而生了。在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领域内,最能反映学科综合化趋势的现象是很多学科都产生了以自身为研究对象、从整体角度自我反思的理论性学科--科学学,如科学数学、科学哲学、科学法学、科学艺术学等等,这在国外通常被称之为“元XX学”。因此,史学学的建立是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 史学学又称“史论学”、“元史学”,是以历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研究历史学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对历史学有机体的系统化概括,揭示历史学的特征和规律,为历史研究者提供参考与指导,最终实现历史学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它的坚实支点是史学实践,而它的敏感触角则伸入社会实践;它既以历史学为研究对象,又是现代历史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科形态上看,它还是关于历史学的一种“中观理论”。 为了深入认识史学学的这些本质特征,有必要把史学学纳入历史学系统的有机结构中加以考察。为此,必须首先对现代化历史学系统的结构模式作出科学的建构,而这又恰恰是史学理论研究的另一道难题。因为“历史学犹如一座宏伟的大厦,是一个由众多不同质、不同量、不同方向、不同梯级的层次与单元组成的复合整体结构”[③]。目前,史学理论界对这种“复合整体结构”的研究亦极为薄弱,论者似凤毛鳞角。概而言之,大约有两种最有价值的观点:一是根据史学家的思维认识层次,把历史学的结构划分为低层史学、中层史学、高层史学和哲学史学四个有机部分;[④]二是根据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关系和史学发展的最新趋势,把历史学的结构划分为史料(基础层次)、对历史过程与规律的叙述(中间层次)、史学理论(最高层次)三部分。[⑤]这些见解启人心智,但仍感美中不足。笔者认为,应该把当代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即学科的日益专门化的同时又不断综合化)和基本的逻辑分类原则作为建构历史学结构模式的依据,从而把历史学系统(整体)划分为在网络关系上三个不同层次的子系统(部分),即:具体史学、史学学和历史哲学。[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