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历史研究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2)

二、反对“半实用主义”,坚持科学的历史观
    30年代,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某些资产阶级学者也拾起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或打起唯物主义的招牌,贩卖实用主义。吕振羽称这些人为“半实用主义”、“伪马克思主义”。他在揭露胡适实用主义“极端唯心主义”本质的同时,着重批判了“半实用主义”,并在当时和以后的许多文章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历史观。
    第一、批判外因论。半实用主义否认历史的必然性,把社会发展“说成为由于某些外在条件而促成的偶然性”,(14)甚至认为外族入侵“完成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15)吕振羽尖锐地指出,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鼓吹外因论,把鸦片战争说成是中国近代化过程的“转机”,宣扬帝国主义侵略是打破中国社会“停滞性”,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是无耻的法西斯侵略主义的“歪论”。(16)半实用主义接受并宣传这种理论,“正表明了百年来殖民地文化对中国学术研究(乃至文化生活)的支配作用与恶劣影响”,(17)是投降主义和卖国主义的“来源”。(18)
    吕振羽指出,历史研究,首先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发。历史学家必须把握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状况及特点,了解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趋势;同时,要把握生产关系,不仅要把握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还要从那些同时存在的各种生产关系中分别主要的和从属的、支配的和残余的、新生的和衰退的各种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由一种生产关系过渡到另一种生产关系的过渡形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所构成的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面貌,制度性质及由这一制度发展为另一制度的“主要力量”。只有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把握社会本质,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因”。把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归结为外部原因,甚至归结为外来侵略,“不但没有半点历史唯物论的气味,而且也完全不符合世界史(中国史在内)发展的具体事实”。(19)
    他特别批评那种把外国侵略看成是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理论,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迟缓发展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不但不能“克服”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停滞性”,反而会造成“历史文化中断”,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只有人民革命的彻底胜利,才能从根本上克服阻滞社会发展的诸矛盾,“中国社会才能飞跃地疾速地跃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社会主义化的过程”。(20)
    第二、批判庸俗进化论。半实用主义以生物进化论解释社会现象和历史,掩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规律、阶级斗争和革命的规律、社会转变的规律,否认社会发展中的突变和质变,或以旧制度的残余否认由旧社会到新社会的质的变化,主张社会改良主义。吕振羽认为,这种理论和主张,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革论是“不能相容的”。(21)
    他指出,历史的革命变革是在渐变过程中准备条件的,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在突变之前的渐变过程中,常有部分的质变。当旧制度已经衰败、新制度充分显示了不可战胜的优越性时,突变就会到来。不过,突变不是历史的“自流”、“自然主义的”,是通过人们“主观的最大努力和英勇顽强的斗争”,(22)通过“革命”或“改革”实现的。因此,每一历史的转变时期,“群众性的革命或由上而下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由革命阶级取得革命或改革的胜利和掌握政权是完全必要的”。(22)
    吕振羽认为,新社会同旧社会不是截然两断的。旧社会到新社会不是一下子变过来的,要经过一定的“过渡时期”。旧东西不可能在一个早晨全部死灭而一切都变成新的。旧的残余往往能残留很长时间,形成过渡时期中新的生产方式与旧的生产方式同时并存的局面,使过渡时期表现为新的不断上升和旧的不断削弱与衰落的斗争过程。但是,这种残存的旧东西,无论如何不能产生“决定作用”。忽视新生的因素而看重旧残余,或以旧的残余为根据去估计新社会的性质,都会发生“原则错误”,不仅不能正确理解历史上的社会转变,“也将不能正确理解我们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期的社会形势”。(24)
    第三、批判半实用主义对历史解释的随意性。
    同胡适把历史比作可以随意打扮的女孩子一样,半实用主义以“有用”、“效果”等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任意解释历史,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因而,吕振羽又称半实用主义的历史观为“多元主义”。
    吕振羽指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法则是一元的,都是遵循共同的客观规律前进的。尽管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是同步的,或各有特点,但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较低级的社会历史阶段为较高级的社会历史阶段所代替,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是必然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就是要把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历史作为一个有规律的统一过程来研究,揭示历史的必然法则,所以,它是“真正的科学”。半实用主义抓住表现历史发展具体过程、特殊性的某些史实,或从一些“拾零”的社会现象去进行武断和歪曲,以个别代替一般,以部分概括全体,把特殊性夸大到否认必然性的程度,因而,不能把握客观规律,是反科学的,犯了历史多元论的错误。吕振羽特别指出,在阶级社会中,各种历史现象,无论是属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的,都表现着一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研究阶级社会的历史,必须从阶级分析出发,不然便无法掌握历史发展规律”。(25)
    列宁说过,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26)这一历史观,是吕振羽史学研究一贯恪守的基本原则。他的史学论著,广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阶级斗争学说以及历史发展的辩证法。这些理论,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在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显示了无可辩驳的科学性和强有力的战斗性。在对这些理论的运用和阐述中,使他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具有时代水平的成果,也使他的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达到了时代的应有高度,影响了一代史学工作者,推动了中国历史科学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