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以后编年体的发展与史学的普及(6)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9:11:56 《史学史研究》 徐蜀 参加讨论
纲目体的主要特点是:(一)重点突出。凡重要史事均大书提要,以区别于一般史事。(二)既便于读者领会,又便于作者发挥。在提要(即“纲”)之下,作者可以在史实和义理两方面进行充分的发挥。从整体来看,全书的提要依次叙事,前后连贯;从局部来看,每一提要与其注文之间又互为表里,独自成章。注文的详略与否不会影响史书的整体结构。(三)垂训鉴戒的作用比一般的通鉴体史书更明显,更能加强历史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力量。南宋学者王应麟对此曾评价道:“纲放《春秋》而参取众史之长,目仿《左氏》而集合诸儒之粹。……岁周于上而天道明,统正于下而人道定,大纲概举而鉴戒昭,众目毕张而几微著”。(32)清人胡克家也说:“窃为史家编年之有纲目,其书法褒贬,犹决事之有谳断”。(33)乾隆皇帝表达的更加露骨,他说:“编年之书,奚啻数十家,而必以朱子《通鉴纲目》为准。《通鉴纲目》盖祖述《春秋》之义,虽取材于司马氏之书,而明天统,正人纪,昭鉴戒,著几微,得《春秋》大居正之义,虽司马氏有不能窥其藩篱者。……自《纲目》成而义指正大,条理精密,后儒有所依据,踵而续之”。(34)确实,自《通鉴纲目》问世后,这一体裁便风靡数代,经久不衰,成为南宋以后最流行的一种史体。无论通史、断代史,还是启蒙课本,均乐于此道。像王幼学的《资治通鉴纲目集览》,陈柽的《通鉴续编》,明胡粹中的《元史续编》,商辂的《资治通鉴纲目续编》,南轩的《资治通鉴纲目前编》,清康熙帝的《御批通鉴纲目》,乾隆帝的《御批通鉴辑览》、《通鉴纲目三编》以及杨陆荣的《辽金正史纲目》、吴乘权的《纲鉴易知录》,都是其中的著名之作。 |
- 上一篇: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 下一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外国史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