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1] 马克垚:《编写世界史的困境》,刘新成主编:《全球史评论》第1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5—22页。 [2] 齐世荣:《编写一部简明的世界通史是时代的需要》,刘新成主编:《全球史评论》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3—150页。 [3] 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晏可佳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481页。 [4] 方晋等:《新兴经济体崛起——理论、影响和政策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年版,第25页。 [5]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林华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序言”第Ⅹ页。 [6] 威廉•恩道尔:《目标中国:华盛顿的“屠龙”战略》,戴健、顾秀林、朱宪超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第98—99页。 [7] 曼弗雷德•B斯蒂格:《全球化面面观》,丁兆国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第35页。 [8] 罗兰•罗伯逊、扬•阿特•肖尔特主编:《全球化百科全书》,中文版主编王宁,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导言”第2页。 [9]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第52页。 [10] 转引自C.A.贝利:《现代世界的诞生:1780—1914》,于展、何美兰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导言”第2页。 [11] 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第495页。 [12] Anthony N. Penna:《人类的足迹:一部地球环境的历史》,张新、王兆润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281页。 [13] J.R.麦克尼尔:《阳光下的新事物:20世纪世界环境史》,韩莉、韩晓雯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150—151、118、367、368页。 [14] 张宇燕、徐秀军:《2011—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当代世界》2011年第12期。 [15] 玛丽-弗朗索瓦•杜兰等:《全球化地图:认知当代世界空间》中文第2版,许铁兵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4页。 [16] 曼弗雷德•B.斯蒂格:《全球化面面观》,第38页。 [17] 李飞:《二十世纪以来两次重大金融危机的研究与思考——基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视角》,《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2年第9期。 [18] 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中信出版社2011年第2版,第226页。 [19] 世界银行:《2011年世界发展指标》,王辉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65页。 [20] Geoffrey Barraclough, History in a Changing World,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55, p.206. [21] Kenneth C. Dewar,“Geoffrey Barraclough:From Historicism to Historical Science”,in Historian, Vol.56, No.3, 1994, pp.449-464. [22] Dominic Sachsenmaier, Global Perspectives on Global History: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in a Connected World, Cambridge, 2011, p.2. [23] 柯娇燕:《什么是全球史》,刘文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页。 [24] David S. Landes,The Unbound Prometheu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9; Joseph R. Strayer, Hans W. Gatzke, The Mainstream of Civilization, New York, 1979; John M. Roberts, The Triumph of the West, London: BBC Books, 1985, etc. [25] Peter N. Steans, Western Civilization in World History,Routledge Publisher, 2003, pp.10-11. [26] Daniel R. Headrick,“The New World History: A Teachers Companion(review)”,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Vol.13, No.1, 2002, pp.183-186. [27] 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史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全球研究机构的未来》,陈欣言译,刘新成主编:《全球史评论》第5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25页。 [28]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施诚、赵婧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中文版序言”第ⅩⅧ页。 [29] Patrick Manning, Navigating World History: Historians Create a Global Past,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p.3. [30] 杰里•H.本特利:《新世界史》,夏继果、杰里•H.本特利主编:《全球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4页。 [31] William H. McNeill,“The Changing Shape of World History”, in History and Theory, Vol.34, 1995, pp.14-26. [32] William H. McNeill,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63. [33]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前言”第ⅩⅩⅣ页。 [34] 约翰•R.麦克尼尔、威廉•H.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王晋新、宋保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导论”第1页。 [35]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3版上册,魏凤莲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致中国读者”第Ⅳ页,“中文版序言”第Ⅸ页,“前言”第11页。 [36] J.M.罗伯茨:《全球史》上册,陈恒等译,东方出版中心2013年版,“第五版序言”第3页。 [37] C.A.贝利:《现代世界的诞生:1780—1914》,第519、521、526页。 [38] Richard W.Bulliet, Pamela kyleCrossley, Daniel R.Headrick, Steven W.Hirsch,Lyman L.Johnson, David Northrup, The Earth and Its Peoples:A Global History, Wadsworth, 5th edition, international edition,Cengage Learning, 2011, preface,p.xxiii. [39] Dominic Sachsenmaier,“Global History: Challenges and Constraints”, Donald A. Yerxa,ed., Recent Themes in World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the Wes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2009, pp.55-59. 当然,这与从全球视野书写国家史并不矛盾。例如,Stefan Berger, ed., Writing the Nation: A Global Perspective,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40] Felipe FernandezArmesto,“What is Global History? (review)”, Journal of Global History, Vol.5, Part 2, July, 2010, pp.349-351. [41] David Northrup,“Globalization and the Great Convergence: Rethinking World History in the Long Term”,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Vol.16, No.3, 2005, pp.249-26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