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论东方社会和社会主义(3)

三、什么是可跨越的,什么是不可跨越的
    显然,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在非常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中,才跨过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然而,一旦当它走上社会主义的时候,便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即从整个历史进程而言,必须分清什么是可跨越的,什么是不可跨越的。
    所谓跨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跨过的是资本主义的这种制度和社会形态,其目的在于避免“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27)比如私有制的弊端、罪恶的原始积累、贫富的二极分化、社会极端的异化状态、无政府引起的经济大危机以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等等。所以马克思在强调跨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时,突出的是“制度”二个字,即所有制、国家体制以及由此产生的观念形态、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等。超出这一范围,以为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一切,就转向历史的唯心主义了。
    事实上,存在着大量不能跨越的内容:
    (一)贫穷是不能跨越的。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不等于跨越了贫穷。邓小平指出,“要进一步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建设能够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28)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也不能跨越。东方社会主义的发展首先要经历“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然后才能进行“真的搞了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这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出来。
    (二)生产力的发展是不能跨越的。生产力作为人改造世界的整体实践能力,它表征着生产技术水平、劳动者主体水平、管理协调水平的综合能力,它本身是一个有序的系统。企图以“大跃进”的方式,“三个月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是根本违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不能跨越,还因为生产力的任何变革都伴随着社会各方面关系的改革,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29)生产力的发展是综合的社会运动,企图跨越,只能是欲速则不达。这方面的教训是够多的了。
    (三)商品经济是不能跨越的。商品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它之所以是不能超越的,就在于价值规律是一个大学校,它使人学会平等、价值、效率、竞争,使人形成全面的能力体系,当然,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并不是同质的,但是商品经济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却是不容否认的,对于我们说来重要的只是如何更好地使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协调起来,而不是跨越商品经济。
    (四)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是不能跨越的。中国的社会主义的产生本身是20世纪国际环境和世界交往普遍发展的产物,中国是属于世界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30)按照邓小平的意见,从近代开始中国有两次大封闭,第一次从明朝中叶开始,长达200多年, 第二次是建国后由于历史原因的闭关自守,这两次封闭都拉大了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距离。事实证明,关起门来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只有加入到世界交往之中,才有利用全球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条件,才能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步伐。
    (五)科学、文明和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是不能跨越的。马克思一再强调在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同时,必须继承并充分利用其一切肯定的成果。科学和文明有着自身运动的特点,它与社会制度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但是像“四人帮”那样,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也批判作为科学的相对论、控制论,并区分出无产阶级的物理学与资产阶级的物理学,这种历史的怪剧,是不能再重演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由于不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更要重视学习和利用文明发展的一切成果,这是不能跨越的。
    总之,我们能跨越的只是资本主义的制度以及与资本主义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各种历史形式,人类社会作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的生产三位一体的总体运动,它不能跨越物质、精神和人的运动中的必然的东西。马克思指出:“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31)这一点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更为重要,也就是说,社会发展中尽管有不能跨越的“自然规律”和“自然历史过程”的东西,但对它们可以通过新的形式来缩短演化进程。若把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偶然性、可跨越与不可跨越的作一综合思考,不难得出东方社会主义运动的这些特殊性:(一)从时代背景来看,东方社会主义只能发生在20世纪。它是20世纪的产物。这是因为在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弊端已经充分显示,世界交往已经得到普遍化的发展,在这一时代条件下,重演资本主义私有制血与火的罪恶史,已经从一种历史必然性变成历史偶然性。相反,对资本主义的跨越却从历史的偶然性变成了历史的必然性,它完全符合马克思的更广阔的包含世界历史的社会发展理论,而决不是一种乌托邦;(二)从社会发展的形式和内容来看,亚细亚形式仅仅是在方向上、形式上与社会主义一致,这正如朴素辩证法与现代辩证法的一致一样。现代辩证法是对朴素辩证法进行否定的形而上学再否定的产物,马克思典型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是对自然经济进行否定的资本主义再否定的产物。显然,在内涵和社会发育上,亚细亚形式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形式,把二者混同起来,就会重踏“贫穷的社会主义”的老路。(三)从社会运动的特殊性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将面临一条极其曲折的道路,它必须自觉地从更高的起点来引导社会的发展,不能用法令、政策的方式通过改变上层建筑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的“跃进”,而必须踏踏实实地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文明。它不必再经历资本主义曾经经历过的形式,而要立足当代世界和文明的发展,使这一进程缩短,走得更快更好更合理一些。同时,它必须解决好占中国人口80%的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说,中国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就是近10亿农民如何在当代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壮举,它将对人类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近代之后,中国的发展一直落后于世界,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发展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悲壮的斗争。只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获得了一个安定统一的局面,进入社会发展的“正常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在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既有巨大的成就,也有重大的教训,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的阶段,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里孕育着中国这一东方古国复兴于当代的全部秘密。沿着这一方向前进,中国必将腾起于世界,这就是我们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中国社会实际运动过程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注释:
    ①②④⑩(15)(17)(18)(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2、114、112 、112、61、64、73、207页。
    ③⑤(19)(20)(21)(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44、131、450~451、451、441、129页。
    ⑥⑦⑧⑨(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98、489~490、4、14、484页。
    (11)(12)(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42、231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第545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65页。
    (23)(24)(25)(26)《毛泽东选集》(1卷本),第628、629、612~613、613页。
    (28)《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1987年2月-7月),第23页。
    (29)《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25页。
    (30)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77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