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路威:《初民社会》,吕叔湘:《吕叔湘全集》第15卷译文集(1),第454—455页。 (33)路威:《初民社会》,吕叔湘:《吕叔湘全集》第15卷译文集(1),第409页。 (34)参见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序言”第3、5页。 (35)对于国家产生方式与“亲亲”、“尊贤”两种政治理念之间的关系,请参见晁天义:《“亲亲”与“尊贤”:前国家时代的政治遗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36)参见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11页。 (37)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二集)》,第118页。 (38)张光直:《青铜挥麈》,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02—203、274页。王震中也认为按地区划分它的国民这一标准适用于古希腊、罗马,而不适用于中国等其他古老文明,因此主张将国家形成标志修正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公共权力的设立。参见王震中:《文明与国家——东夷民族的文明起源》,《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3期。 (39)埃尔曼·R.瑟维斯:《人类学百年争论:1860-1960》,第246页。 (40)参见埃尔曼·R.瑟维斯:《人类学百年争论:1860-1960》,第215—252页。 (41)参见埃德蒙·R.利奇:《缅甸高地诸部落政治体系——对克钦社会结构的一项研究》,杨春宇、周歆红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271—272页。 (42)埃德蒙·R.利奇:《缅甸高地诸部落政治体系——对克钦社会结构的一项研究》,第144页(按:重点号为原文所加)。 (责任编辑:高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