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善待历史(2)

传统社会,人们向有“师徒如父子”的观念和每家祖宗牌位上供奉的“天地君亲师” 的家训,这既说明中华民族有着尊师的优良传统,又表明师生关系在封建社会中被内化 的一种人情味极浓(如父子)的宗法伦理等级关系。这种等级关系虽说是封建社会的应有 之义、固有之物,但它却极大地扼杀了士人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思维的创造性,进而扼制 他们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与独立人格的人,也不能够取得独立和公民的自由。更有甚者, 在这种道德说教体制下,只能使人们养成顺从的意识与习惯,这给社会生活与人的心灵 带来了消极后果,束缚了人们的理智与才干。正如18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历史哲学家赫 尔德对此的评价;“这种束缚人的理智、才干与情感的幼稚做法势必会削弱整个国家的 势力。如果教育只是矫揉造作的形成,倘若虚假与规矩充斥并束缚生活的各个方面,那 么国家还会有什么巨大的作用!人类思想和精神还会有什么崇高的作用!”(注:[德]赫 尔德《中国》译载于(德)夏瑞青编:《法国思想家论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 版,第88页、第91页。)赫尔德还批评了作为中国教育界的祖师爷孔子,认为尽管孔子 是一个伟大的名字,但却是一副枷锁,它不仅仅套在了孔子自己头上,而且通过他的政 治道德说教“永远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使其不能自由地发展,使得专制帝国中产生不出 第二个孔子。”(注:[德]赫尔德《中国》译载于(德)夏瑞青编:《法国思想家论中国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8页、第91页。)当然,赫尔德的评价未免有些偏 激,但的确也是切中时弊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创造性的革新,师生关系也随之发生变 革,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讲:“广 大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 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 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意言教,更要注意身教……,以自己的高尚 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于旧式教育来说,这里要 注意三点:其一,新的教育模式继承了我国传统教育的优良传统,如强调教师要率先垂 范的道德感化与榜样力量;其二,师生关系一改传统“师徒如父子”的等级关系而为“ 良师益友”的朋友关系,进而在师生之间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关系;其 三,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从而实现培养理性人的目 标,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人才。
    所有这些都是划时代的进步,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体现了我们既继承了我国的优良传统 ,又剔除其中不合时代发展的内容,符合历史的发展进化规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师生关系应该是师与生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只讨论教师的职责与作用,而很 少谈及学生的地位与责任。其实,学生在教育与师生关系中同样应被视为处于主体性地 位,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过去的被动授课的客体地位,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因而,笔者认为师生关系应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激励、教学相长”是前 提,是契约式师生关系的具体化,契约意味着平等,是平等精神与理念的体现。
    第二,教学方法要改革。有了契约型的师生关系的观念,才能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 体地位,改变长期以来学生在教育中的被动式的客体地位,从而有利于深化我们长期择 行的教学方法改革。其实,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 ,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一改过去的教学改革单指教 师的“教”的方面,而不强调学生的“学”的方面,这就人为地造成了教与学的脱节。 针对这一弊端,师生关系不仅要建立一种“相互激励、教学相关”的良师益友式的道德 关系,更要蕴含一种契约精神的理性关系,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本着对良心负责的 原则:一方面,教师本着“互相尊重、相互合作”的精神,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得侵犯学生的隐私,教师授课内容一定要新,要能适合传授知识、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爱国主义这一时代角色与神圣使命。当然,我们这里所讲的爱国主义,是指能传承 民族精神、推动民族发展与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近代史教学中,我们区分义 和团式的爱国主义,我们既要颂扬义和团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又要分清义和团爱国导 致误国(由于一时激愤与愚昧而围攻驻华使馆及杀外国公使给八国联军侵华以口实)的非 理性式的爱国主义。义和团的这种“见洋人就杀,见洋货就烧”的做法恰恰印证伏尔泰 的观点,他注意到了传统中国社会发展的停滞现象,认为中国人对祖先流传下来的东西 怀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这可能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注:伏尔泰:《风俗论》( 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15页。)。如果按照国际法上的使馆主权与外交代表 享有豁免权原则,义和团的这一过激做法确实是极端错误的,也是非理性的。认识到这 一点,对我们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可以剔除我们民族当 中的非理性的东西,进而使得中华民族更加焕发出活力。另一方面,学生本着“相互尊 重、相互合作”的精神主要是指学生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为 此要求教师的教学经常采用非填鸭式的类似于19世纪后期美国法学家兰德尔所用的判例 教学法(casemethod)式的专题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 主动性,让学生在专题教学中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进而扮演积极的主 体性角色;这与需要教师既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具有驾驭整个教学秩序的能力,从而 使教师处于一种相对消极的仲裁人的地位。
    教学方法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教师通过上课点名的方法来督促大学生遵守契约 的精神与原则。我认为学生能否积极上课比该门课程的考试成绩更为重要,能否积极上 课不仅代表着学生的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他违背了契约的精神。这不仅是对老师的不 尊重,而且对自身的极其不尊,如果这种只知个人自由、不知集体自由(因为当今是契 约普遍化、极重视人与人合作的时代)的破坏合作、自由散漫之风日益蔓延下去,那么 我们培养理性人的计划要落空,更有谁来传承民族精神、肩负建设祖国的重任。
    第三,教育是一种服务。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日益与世界接轨 ,这对我国的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然是机遇,我们就应借此机会学习先进 国家的教育模式,从而牢固树立一种服务教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是机遇大 于挑战。既然教育是一种服务,那么这种服务贸易就要求教育与受教育的双方同样处于 一种平等的主体地位,这才符合现代贸易的精神,从而有利于提升目前学生这一主体的 主体性地位。同时,只要是服务贸易,这就要求教育要做到尽量用量少的资源配置获得 利益最大化,进而符合效益最大化的规则,从而形成节约教育成本、减少资源浪费的良 性机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