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如果西方史学界没有经历这几个阶段的创新和发展,会不会遇到“史学危机”? 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的现代化面临着与自然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类似的问题:即在长期的停滞、隔绝和僵化思维方式时代结束后,如何尽快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此,西方近30年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值得研究和借鉴。威廉·斯金尼尔(William Skinner)“就某些方面而言, 中国的文化传统比西方更易于发展跨学科研究”之说不无道理,他的预言“(这种跨学科研究)全依赖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前景”⑧也值得我们思考。 我国历史学家们如果能对西方社会历史学跨学科动态给予充分注意,并注重吸取其有益的经验,对我国历史学新局面的开创会有积极意义。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有很多其他国家难以相比的丰富历史资料和五彩缤纷的多民族文化,在跨学科方面有着广阔的研究领域。美国的中国学学者们已经在这个领域内,特别是人类学与历史学的跨学科方面对台湾社会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并有数目可观的著述发表。他们试图在这个领域内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探讨和深入的认识。我国历史学者如能在几千年悠久的治史传统基础上,创立一门有中国特点的与现代世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新中国史学”,不但会有贡献于自身,而且会有贡献于世界。 历史--理解人的学问 朱孝远(美国奥勒罔大学博士生):我来到美国以后,就跟着美国宗教改革历史协会主席布雷迪教授(Thomas A·Brady)学习宗教改革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这些年感受最深的就是:历史是一门理解人的学问,我们所寻求的不是一种机械的解释,而是企图去对人的社会、人的生活和人的内心作广泛的理解。人的社会的变化、人的社会行为和家庭生活、人的内部世界包括思想、心理、感觉、欲望及个性,都是历史研究的组成部分。 20世纪是现代历史学的进步成熟时期。这种成熟表现在对历史机械论的摒弃,表现在理论和方法上的科学化,也表现在行为历史学的诞生。西方历史研究的传统中有很机械的成分:认为人类的活动都是由某些宇宙法、特殊法和群体法所控制、所决定的。这种传统可追溯到黑格尔,他认为绝对精神的演绎可以支配一切。这种机械史观往往只注意常规的东西,不注意异常的东西;只注意物理性的原因与结果,不注意心理性的原因和结果。有时历史学家过分地褒群体贬个人,认为人只是群的附属物,似乎个性、人欲都是邪恶的、卑劣的。有时又夸大了某些历史人物的作用,认为他们先知先觉,左右乾坤。此外,历史学家似乎只注意关键时刻关键事件中少数成年男子的活动,而对这些活动背后的人物性格、家庭关系、性生活史、生活、习惯、婚姻、妇女的影响则冷漠视之。这样,历史人物对我们来说就只是些身份性的角色如国王、首相、政治家、将军等,而不是父亲、丈夫、情人、妻子和孩子。历史学家对自己研究的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很不了解,我们看到的也就只有些物理性的解剖,没有情感上的调查和沟通。 马丁路德是我所学习的德国宗教改革史中最重要的历史人物。我过去根据习惯称他为“德国早期资产阶级的代表”、“反封建的杰出斗士”,又说他“前半生是革命的后半生是反动的”等等。现在再看到这些术语时感受会很不同了。因为马丁路德自己和16世纪的德国人都从未这么想过,也没有这样称呼过。我曾就这一问题问过我的一位老师、民主德国研究马丁路德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弗葛勒教授(Günter Vogler),他告诉我说这些概念都很旧了, 现在东德的学者都不这样看待马丁路德。我们对路德的生活史了解得很少,只知道他是一个个性很强(典型的德国人脾气)但性格又很开朗的人。他喜欢喝着啤酒同人聊天,他的讲道很有趣。他还帮助修女们离开修道院,有一次他帮助20多位青年修女还俗,为她们找住处安排生活。其中的一位修女喜欢他的为人,爱上了他不想离去,他就同她结了婚。以后他待妻子一直很好,过着很愉快的家庭生活。路德的婚姻生活很愉快是因为他待妻子很平等,他没有夫权思想,常写文章保卫妇女的权益。早在1522年他还未婚时,就呼吁说怀孕的妇女要比不想生育的女子更崇高更幸福。我们知道在路德时代德国妇产科医学发展很快,有个姓罗斯林(R{K18702.jpg}sslin)的男医生出版了他的产科学,其中列举了18种预防难产的措施要孕妇们注意。如果没有路德的呼吁和提倡,这种社会的人道和医学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因为直到1522年汉堡还有一位男医生因为观察了产妇生育而被处以死刑。了解了这些,我们就感觉到路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是丈夫,是情人,他有妻子有家庭。他关心宗教改革,也关心着妇女的生活、卫生和生育,正因为是这样,他才被德国人民热爱,尊为民族英雄。 历史研究的深入,表现在物化了的历史学变成了人的历史学。每朝这个方向前进一步,就感到天地广阔而所知甚浅。历史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就成了一门行为科学。历史社会学和历史心理学的诞生为研究人的社会行为和内心世界打开了通途,历史上的人和人性的特征被揭示出来了。80年前,弗洛依德在用他的潜意识、性变态和儿童期性恋的理论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达芬奇的童年及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中的微笑。30年后,古典的弗洛依德派史学早已裂变:在弗洛依德理论的框架内,产生了新弗洛依德派的发展心理历史学;在弗洛依德的体系外,产生了各种社会心理历史学。新的挑战在召唤一个全新的理论:怎样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人与人性,人与社会。人的行为是一刺激与反应的过程吗?人的行为是由人的欲望、心理、个性决定的吗?人的行为是一种由社会影响所造成的习惯吗?答案不止一个,但都有联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