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是社会观念的理论化和体系化、并常常集中地代表统治阶级的观念。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是组成意识形态的五大成分。目前文化讨论的主要倾向便是以意识形态研究为主探讨中国文化的特征。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意识形态研究的一些方面将引起我们的更大注意:1.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整体性的,对这一意识形态的考察也应是整体性的。尽管对上述意识形态五部分可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但只有联系各部分作整体观察时才能完全把握其本质性的内容。2.从个别人物的思想、学说来研究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仍是一个有效途径,但文化研究更要求从整体来研究个人,要求从一个时代或时期总的文化氛围来理解个人。此外,意识形态是知识分子阶层(前工业社会中统治集团与知识分子阶层常溶为一体,统治集团即产生于知识分子阶层,后者也是前者的社会后援。当然两者也有矛盾)的产物,只有从对这一阶层的具体考察出发,才能完整地理解和解释个人的活动和思想。3.虽然总的说来意识形态是随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文化研究将指明意识形态本身前承后继关系的重要性。一个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构成是由这一意识形态的传统及时代各项条件和因素所综合决定的。从文化传统角度看,意识形态不仅有其独特的演进轨迹,还有其不同于其他社会变化的节奏。说明生产方式和其他实践方式与意识形态的差异性,是文化研究的一大任务。4.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和观念整体中代表理性思维的部分,理解和认识一定时代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必须将其置于这一时代和社会的意识和观念的广阔背景中进行考察。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也应当从中国社会群体意识--心理结构及其变更的特殊性中获得解释。我们一直倾向于用意识形态的典籍文化来解释、涵盖社会群体观念,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从社会群体观念出发反向考察意识形态可能更有价值。(13)意识形态出于知识分子阶层有目的的构建,代表着特定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尤其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它与社会群体意识和观念形态相比,就具有了明显的价值倾向性和思想意识统治的强制性(尤其在前工业社会中),认识这一点对于文化研究将是相当重要的。 群众观念、心理、意识方式(法国史学家称之为mentalitès,我们常译作“心态”或“精神状态”)和意识形态相比是非理论化的、非系统的分散的存在,正是这一方式才与人们日常行为、日常生活有最紧密的联系。意识形态常常随着社会的、尤其是政治的变动而变动,是对社会思潮的一种不断调整和系统化;群众观念、心理、意识方式则是相对稳定的,其变动是一个节奏缓慢的长时段现象,文化在这一层次中找到了最佳的积淀和延续基础,因此这也是传统的集中表现层。只要社会整体的生存方式不变,尽管有战争、饥荒、政权更替、杰出人物死亡或出现等事件序列的起伏,这一层次仍呈稳定延续状态。正是从这一层次,我们才可真正观察到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文化延续机制。如果说意识形态是人类理性有目的、有意识地总结、创造和综合的结果的话,社会群众观念、心理、意识方式则是无意识的存在,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对于在这种氛围中的每一个人而言,首先是接受(从孩提时代起所受的各种明确的和潜移默化的教育),随后才可能创新。对群众观念、心理和意识方式的研究在我国尚未系统地展开,在西方也是60年代以后史学在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推动下逐步开始的。从目前的研究倾向看,这一研究可以具体化为对一系列观念和意识的考察:1.人们对家庭的观念和意识,包括对配偶、孩子、亲属、财产等一系列方面的观念及态度。这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往往反映着这一时代的价值、道德观念体系。2.人们对经济的观念和意识,包括对时间、金钱、生产和消费、农业、商业、工业等各方面的观念和态度。这一层次与生产方式有更为直接的联系。3.人们对政治的观念和意识,包括对政权、对社会组织方式和统治形式的观念和态度,也包括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愿望等,这一方面和意识形态有密切关系。4.人们对宗教和信仰的观念,包括各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信仰、崇拜观念和态度。这往往集中体现了人对生活的基本观念和要求,也反映着特定时代人们的认识水平及其变迁。神话、传说、群体想象等分析是研究这一方面的重要途径。5.人们对性的观念,包括对婚姻、乱伦、婚外性关系、性禁异等的态度和意识。这是考察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和家庭结构变动的关键。6.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观念,这是人们一系列生活观念和意识的基本层次。死亡作为人类个体生命的自然权限,规定了个体生命各种活动及其选择的范围和延续程度。死亡作为对每一个人的潜在威胁而深藏于人们的潜意识中,人们对死亡和生命的态度及观念便往往在意识深处反映着人们上述各方面的观念和意识。7.人们对合法和非法的态度及观念。这里的“法”不仅指法律、法令,还指各种价值、道德判断、舆论等。违法、违纪或违背道德,在个别看来是偶然现象,但在一个社会的特定时期,则可能表现为一种整体的社会现象,从而预示或反映着社会深层的变动及文化结构的变革。 上述各方面间相互渗透和交叉,形成一个群众观念、心理,意识方式整体。这一整体和意识形态并非两个互不相干的层次,而是相互联系、渗透和交流着的。意识形态以群众观念方式为基本材料且在总体发展倾向上受其影响,同时意识形态又以理论的形式推行于社会,从而影响到群众观念结构的变迁。这两者相互结合构成特定文化的群体心理-意识方式。对这一方式的研究还需作大量工作,建立完整的材料信息基础。在此之上的综合分析,将使我们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方面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到那时,我们便不致于以几个简单的概念(如“人文主义”、“理想主义”、“自我中心”或“个人本源”之类)来判定中国文化的特点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