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四个全面”: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2)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它要求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与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科学地统一、结合起来,也就是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紧密地统一、结合起来,将国家整体性目标任务与局部性工作主题和任务安排有机地统一、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与统一,表现在民族工作方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一个都不能少”的统一。就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而言,民族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要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受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族地区与较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发展上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既是地区间、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反映,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充分的重要体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强调“小康”,还要强调“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强调“全面”,就要求在扶贫脱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地区都不能落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同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民族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非但没有缩小,而且在一定时期有所扩大。近年来,民族地区经济增速虽然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仍然巨大;民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薄弱;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得到全面推进,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仍然较低;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发展面临的生态制约仍然明显。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是全国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在民族地区。”“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城镇化率为32.84%,低于汉族20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平均只有86%;一些少数民族农牧业人口比重很高,如维吾尔、藏、彝等民族的农牧业人口比重平均为83%。目前,全国不包括市辖区和县级市的近1000个县中,有113个少数民族县属于深度贫困县。在西藏和四省藏族聚居区、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等地,贫困发生率为20%左右。民族地区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和在扶贫攻坚方面的突出特点,既深刻反映出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全局性,又使我们得到了一种共识: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部分强调:“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行动指南不动摇。“小康”的“全面”性战略目标,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而言,反映了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而言,反映了党和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的彻底性和坚定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