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儿故事的设计不仅有其艺术合理性,而且还有其历史合理性,这种想象是有其历史根据的。这里先引梁启超的一段话: 中古及近代之小说,在作者本明告人以所纪之非事实;然善为史者,偏能于非事实中觅出事实。例如《水浒传》中“鲁智深醉打山门”,固非事实也。然元明间犯罪之人得一度牒即可以借佛门作逋逃薮,此却为一事实。《儒林外史》中“胡屠户奉承新举人女婿”,固非事实。然明清间乡曲之人一登科第,便成为社会上特别阶级,此却为一事实。此类事实,往往在他书中不能得,而于小说中得之。须知作小说者无论骋其冥想至何程度,而一涉笔叙事,总不能脱离其所处之环境,不知不觉,遂将当时背景写出一部分以供后世史家之取材。(注: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章。) 将梁氏所论,移之于历史影片,我们也可以这样说,《鸦片战争》中虚构的蓉儿故事种种,固非事实也,然在近代中国,像蓉儿这类社会下层者,既受封建统治的迫害,又受外国侵略者的蹂躏,在精神上与肉体上都变得麻木、愚昧起来,此却为事实也。因为它符合那个时代,而为那个时代有可能发生与出现的。因此,蓉儿这个角色从总体上也是符合历史真实的。由此可见,评论一个历史人物的真伪,要看其在特定的时空中所展示的是否符合这一特定的社会情境,亦即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并有其内在的逻辑演变,倘如是,又被正确地表现出来,并为观众所辨识和认可,这样,人物的行为与目的也就不再是“匪夷所思”,而是有其合理性和可信性了。这就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感也是一种历史的真实感。 还必须指出,影片制作者把蓉儿形象定位为一个备受欺凌的弱者,以蓉儿的悲剧命运来强化对我们民族精神中屈辱、蒙昧、麻木等负面的抨击,这是可取的。倘把她设计成一个反抗型的人物(如义军领袖的女儿或“江湖女侠”什么的),就有可能冲淡这种历史的抨击力量,而与全片的悲壮风格似不协调。当然,这部影片不乏壮烈场面,也着实地反映了我们民族中不屈不挠、勇于牺牲与顽强反抗的精神,但这不应由蓉儿这样一个弱女子来完成。 我们回到前面所引的莱辛的言论,从《鸦片战争》中虚构的蓉儿一例,可以进一步领会这位德国戏剧家所说的“更高的意图”之含义。寻求符合历史本质的真实,这正是《鸦片战争》制作者们的追求,也是他们寻求的“更高的意图”。 符合历史真实,是一部历史电影的基础,但历史影片制作家却有“更高的意图”,这就是要把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的真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艺术再创造。影片中所要表现的人与事已不是历史上的人与事的简单再现,它应当是也可以是被典型化了的,一如《辛德勒名单》中的辛德勒,与其遗孀在回忆录中说他丈夫其实并非英雄是有反差的,那么《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也不是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历史原型的复制,遑论琦善和道光皇帝了。对历史真实的至诚的追求,又赋予它以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翅膀,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可以说“诗比历史更真实”。 在此稍作补白的是,史学与想象力之间,并非水火不相容。余英时曾著文指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中国现代史家中以甲骨、金文治古史而卓然有成者颇不乏诗人出身,如王国维、郭沫若、闻一多、陈梦家等都兼有诗人与史家的双重身份,“这个现象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诗的想象和史的想象之间似乎存在着一道互通往来的桥梁。”(注:见余英时:《论士衡史》,傅杰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328-329页。)无独有偶,1980年牛津大学史学教授H.R.Trevor-Roper在其退休演讲中,便以“史学与想象力”(History and Imagination)为题, 明确指出没有想象力的人是不配治史的。总之,史学与想象(或虚构)之间的关系,值得史学理论研究家们关注。 典型化,文学艺术的创作原则,也是电影艺术应当遵循的创作原则。没有提炼和浓缩,缺少集中和概括,这样的电影必然是事件的堆积、人物的排比,这样的电影必然是一盘散沙,它还能感奋与震撼观众吗? 在典型化的背后,蕴含历史影片所要追求的符合历史本质的真实性。电影《鸦片战争》通过对那段令人难忘与屈辱历史的追问,意在揭示“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至理名言,这是符合历史本质的真实性。历史影片所要重现的历史,不只是一味要求与外在的、直观的与浅层次意义上与历史事实的一致,而更重在与内在的、思辨的与深层次意义上的历史本质的吻合。重视历史,重在与历史精神的相符,《鸦片战争》所揭橥的历史精神既是像谢晋那样的当代中国电影艺术家现实主义艺术光辉的一次写照,也是对鸦片战争历史的一次深刻的反思,一次民族正义感、民族道义感的“艺术发言”。细细品味这部影片,我们不难察觉,经过了40年,当代中国的电影艺术家实际上已经摆脱了那种忧国忧民的主战派加上群众性的抗英斗争来表现鸦片战争的模式,而是以现代的历史理念重新诠释150多年前的这场民族悲剧,这就更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本质,更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精神。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我们说《鸦片战争》成功地重现了历史。 这正是影视史学的理论建构,也是它的理想追求。至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历史与非历史、真实的历史与诗、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的真实性可以融汇涵化而变得亲和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与虚构、想象之间已毫无区别。不过,追求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的真实性的完美结合,却始终是影视史学家们的不懈的努力目标,在那里,他们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