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在《答吕王绳》书中曾说: 承问,弟去春稍有意嘉隆事,诚有之。忽一奇僧唾弟曰:严、徐、高、张,陈死人也,以笔缀之,如以帚聚尘,不如因任人间,自有作者。弟感其言,不复厝意。赵宋事芜不可理。近芟之,《纪》、《传》而止。《志》无可如何也。[1](卷四十四) 这封书信透露了汤显祖史书编纂工作的一些消息,表明他曾打算记述明嘉靖、隆庆间史事。但一“奇僧”(当即达观和尚)却认为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都已是“陈死人”了,不必为他们作什么评论,不如留心时事。汤显祖因而辍笔,并改而从事《宋史》的修订工作。到他给吕玉绳写信时,已大致完成了《宋史》改本中的《本纪》、《列传》部分,而诸《志》的改订则尚未动笔。 《宋史》修于元末,仓促成书,自至正三年(1266年)三月开局,至正五年(1268年)十月即已告成。卷帙浩繁而疏漏最多,特别是建炎南渡以后的史事,全祖望甚至斥为“荒谬满纸”。于二十四史中向以芜杂著名。因此,自元末始,即有不少学者有志于重修《宋史》。据赵翼《廿二史札记》所述,元末周以立及其曾孙周叙(时已至明中叶)相继诠次,均未成书。嘉靖中,廷议更修《宋史》,以严嵩为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主持其事,然亦未能告成。后来柯维骐编成《宋史新编》,王维俭撰成《宋史记》。早于赵翼近百年的朱彝尊《书柯氏〈宋史新编〉后》曾说: 宋辽金元四史惟《金史》差善,其余潦草牵率。……先是揭阳王昂撰《宋史补》,台州王洙撰《宋元史质》。皆略焉不详,至柯氏而体稍备。其后临川汤显祖义仍,祥符王维俭损仲,吉水刘同升孝则,咸有事改修,汤、刘稿未定,损仲《宋史记》沉于汴水,予从吴兴潘氏钞得仅存。……予尝欲据诸书考其是非异同,后定一书。惜乎老矣,未能也。[4](《曝书亭集》卷四十五) 据朱、赵二家所述而去其重,元末至清初,曾修订过《宋史》者已有八家。而据钱谦益《跋东都事略》[5](《有学集》卷四十六)、 全祖望《答临川先生问汤氏宋史帖子》[6] (《鲒碕亭集》外编卷四十三)等记载,除朱彝尊、赵翼提到的八家之外,至少还有归有光、顾炎武、黄宗羲等人都曾改修过《宋史》。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汤显祖。 最早提及汤氏改修《宋史》的是钱谦益,他在《跋东都事略》一文中说: 《宋史》既成,卷帙繁重。百年以来有志删修者三家:昆山归熙甫,临川汤若士,祥符王损仲也。……若士繙阅《宋史》,朱墨涂乙,如老学究兔园册子。某传宜删,某传宜补,某人宜合,某传某某宜附某传,皆注目录之下,州次部居,厘然可观。 似曾亲睹汤氏稿本。而记述最详的是全祖望,他说: 临川《宋史》,手自丹黄涂乙,尚未脱稿。长兴潘侍郎昭度抚赣,得之。延诸名人足成其书。东乡艾千子、晋江曾弗人、新建徐巨源皆预焉。网罗宋代野史至十余簏。其后携归吴兴。[6] (《答临川先生问汤氏宋史帖子》) 指出汤氏未完成的稿本被巡抚南赣的潘曾竑所得,潘又曾延请艾南英、曾异撰、徐世溥等,欲“足成其书”。全祖望文还详述汤氏的《宋史》改本流传情况:明亡之后,汤氏稿本归潘氏之婿吕及甫,及甫曾约请黄宗羲“为之卒业”,黄宗羲亦“欣然许之”,但未能如愿。及甫卒,汤氏稿本由及甫从子吕无党(名葆中)携入京师,欲据稿本刊刻刷印。事未果而无党死,是书旋归花山马氏(马曰琯)。马氏之书散出,汤氏稿本流入海宁沈氏(沈廷芳)家中,其间全祖望曾有机会得见是书,“阅其大概”。至全祖望撰此文时,书稿已归太仓金氏(金檀),而稿本经几易其主,所存亦仅止《本纪》、《列传》。时至今日,汤显祖的《宋史》改本已不知流落何处,也可能早已不存在于天壤间了。 汤显祖的《宋史》改本虽然未能流传下来,但它的史学价值及它所反映出的汤氏的史学观点,仍然是可以探寻的。 我们且看全祖望在《宋史帖子》中对汤氏改本的描述: 其书自《本纪》、《志》、《表》,皆有更定。而《列传》体例之最善者,如合《道学》于《儒林》(原注:梨洲先生论《明史》不当分立《道学传》,本此);归嘉定误国诸臣于《奸佞》;列濮、秀、荣三嗣王独为一卷,以别群宗(原注:《宋史》不为荣王立传)。皆属百世不易之论。至五闰禅代遗臣之碌碌者多芟,建炎以后多臣多补,庶几《宋史》之善本焉。 全祖望是曾阅读过汤氏的《宋史》改本的,故所述较为具体。据全氏的描述,汤显祖对《宋史》旧本的更定有如下几点:一是取消《宋史·道学传》,将其并入《儒林传》中。二是将南宋“嘉定误国诸臣”归入《奸佞传》中。三是将英宗生父濮王允让、孝宗生父秀王子偁、理宗生父荣王希三人传记列为一卷,以与其余宗室诸王相区别。四是删五代入宋诸臣之碌碌者。五是补南宋建炎以后名臣。其中,尤以取消《道学传》影响最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