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论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传统历史学的影响

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说就是人与自然的交互手段--工具发展的历史。因此,历史学家常将人类制作工具的水平作为衡量历史发展的标尺。具体就文化发展而言,文字的出现与印刷术的发明是两个重要的里程碑。前者使书面语言加入到以往只能借助口头语言和动作语言进行的文化交往的内容与形式,后者使印刷的书籍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这两者都使人们文化交流的形式与内容出现飞跃,提高了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了文明的进步。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是人类工具发明的又一里程碑,人类与自然的交往开始进入智能化时代。
    新信息技术发展对文化传播的第一个冲击波,是实现了包括中文在内的文字与文本的计算机化,如“光与电”的电子出版技术取代了传统“铅与火”的铅字排版,使得出版业产生了一次革命。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促使文人纷纷“换笔”,键盘取代了文人手中使用了数千年的笔杆。尽管不少计算机专家批评文字处理只不过是计算机技术低水平的应用,但它其实已经大大地解放了文人笔耕的辛劳。进入90年代以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大重要杠杆,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这可以说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二个冲击波,有关专家称之为计算机技术的又一次革命〔1〕。
    本文的论题是:日益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对古老的历史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影响,已有学者就这一议题陆续发表过一些议论,但不少都着重于描述新技术影响的远景,未免令人有远水近火之憾。本文试图从史学成果形式与史学研究手段这两个侧面,通过具体例证,就目前史学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切实可行的几个方面,略述己见。
    
    我们先就其对史学实际影响的角度,来归纳一下当前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
    首先,信息的高度集成化,是这一新技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一个特征。这需要从几个不同层次来说明。
    信息的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传统书籍以纸张为介质,其物理特性使得人们收藏书籍受到很大制约,所谓“汗牛充栋”是十分形象的描述,世界上一些大的图书馆无不为库藏膨胀而头疼不已。因此,人们通过传统书籍所接受信息的数量,有着实际的制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最普通的1.44兆储量的3.5寸软磁盘, 可储存数十万汉字的信息,而一片650兆储量的只读光盘, 物理尺寸不过巴掌大小,其信息储存量则约450倍于上述的软磁盘, 可储存数千万乃至数亿汉字的信息量。将我国有史以来的文献全部输入计算机,其所需要储存器的数量也是有限的。目前,计算机产业还在不断开发着质量更高、容量更大的储存介质,因此,人们依靠这一新技术所能够得到的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量,是传统书籍所无法比拟的。
    信息载体形式多样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所谓信息的媒体,已远非文字这一对象所能包括的了。在计算机领域,所谓媒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如磁盘等储存信息的实体,也就是物理性的储存器;另一是指各种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各种信息载体的集成化。图文声像等信息载体从来就存在着,只是由于传统技术水平的制约,不便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革命意义在于:它不仅使人们能够方便地传递图文声像等信息,而且能够将它们集成起来。所谓多媒体技术,确切讲来就是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各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并与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可组织、可存储、可操纵和可控制多媒体信息的集成环境和交互系统。通过这种多媒体技术,人们所能获得的信息将不再是单向的,也不仅是二维的,而且是三维的,可以完全模仿现实生活的实景,这就为人们利用计算机方便地重现历史场景提供了可能。人类历史是形象的和丰富多彩的,传统的以文本和文字方式为主的交互与人的自然交互相距很远,直观性差,对历史场景的重现有着难以克服的障碍,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人们克服了这一困难。
    其次,信息传递具有了可交互的特性。这是计算机作为一种智能化工具的直接体现。用专业术语讲,所谓交互性就是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使参与的各方,不论是发送方还是接收方,都可以进行编辑、控制和传递。具体就史学领域而言,可有如下两方面的客观作用:
    极大提高人们阅读史学著作的兴趣。在人的感知系统中,视觉所获取的信息占60%以上,听觉获取的信息占20%左右,另外还有触觉、嗅觉、味觉、脸部表情、手势等占其余部分。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尤其是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的集成,将极大提高历史著作的趣味性,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使历史知识的传递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但计算机作为一种智能化工具的使用,还不仅仅体现于此,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阅读者直接参与对话,即实现所谓“人机对话”,阅读者可以控制、选择、编辑计算机所传递的信息,这样,阅读者就不再是单纯地、完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知识接受过程中具有了主动性,这正是90年代以来计算机应用教育主流理论建构主义的中心思想。建构主义强调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受教育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受教育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包括四大属性或四大要素:情境、协商、会话与意义建构,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促进这些要素的中心。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习者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情境;多媒体的语音功能是学习者与信息传递者协商与会话的主要工具;通过“人机对话”,信息接受一方控制学习过程,从而完成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即自觉、主动地接受知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