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梅妻鹤子真隐士


    中国古代的隐士,大多追求远离人寰。试看《高士传》的记载,接舆隐在峨眉山,高恢隐在华阴山,善卷则“入深山,莫知其处”,都是躲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唐人刘长卿《送上人》诗云:“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意即沃洲山离人寰太近,不是隐居的好处所。若按这个标准,北宋的林逋真是隐士中的另类。林逋中年归隐杭州,在西湖孤山结庐而居。当时的孤山虽然不像如今这般游客如云,但距离杭州城仅一箭之遥,岂止“时人已知处”,真是“结庐在人境”。林逋的生活也不像古代隐士那样简朴清苦。有些古代隐士连住房都没有,巢父“以树为巢”,台佟“凿穴而居”,简直过着野人的生活。林逋则不然。他在西湖边上有一座不错的小庄园:“湖上山林画不如,霜天时候属园庐。梯斜晚树收红柿,筒直寒流得白鱼。石上琴尊苔野净,篱阴鸡犬竹丛疏。一关兼是和云掩,敢道门无卿相车。”(《杂兴》)他似乎亲自在园子里种点蔬菜:“春阴入荷锄。”(《小隐自题》)还曾采摘园蔬招待来访的范仲淹:“离尊聊为摘园蔬。”(《送范寺丞》)但林逋诗中从未写到耕地种稻,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朝廷曾多次“诏赐粟帛”。林逋去世后,朝廷一次性“赐其家米五十石、帛五十匹”。杭州的地方长官也常到他家看望,知州王随甚至捐出俸禄帮他修理房屋。所以林逋基本上衣食无忧,闲时便种梅养鹤以自娱。因其终生未娶,后人称他“梅妻鹤子”。林逋不但写了传诵千古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还屡次对梅花吟诗传情,像“一味清新无我爱,十分孤静与伊愁。任教月老须微见,却为春寒得少留”(《梅花》)这样的句子,深情缱绻,即使赠给一位女子也未尝不可。林逋养鹤的故事,沈括的《梦溪笔谈》卷十中有记载:“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他还为其中一只鹤取名“鸣皋”,有诗云:“一唳便惊寥泬破,亦无闲意到青云。”(《鸣皋》)当他外出散步时,鹤就像孩子一样随之同行:“瘦鹤独随行药后。”(《林间石》)可见“梅妻鹤子”的传说,事出有因。林逋还养了一头鹿,取名“呦呦”(《呦呦》)。林逋也养有猫、犬,也许因猫、犬不如鹤、鹿之文雅,诗人没为它们取名,但曾亲自钓鱼饲猫,且安慰它不逮老鼠也没关系:“纤钩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馀。自是鼠嫌贫不到,莫惭尸素在吾庐。”(《猫儿》)当他外出晚归时,那条犬就出门迎候:“犬闻人语出柴扉。”(《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总之,林逋的隐居生活相当愉快,这是大宋王朝太平盛世的特有景象。
    那么,与古代那些遁迹山林、与鸟兽为伍的隐士相比,林逋也算是真的隐士吗?朱熹曾说:“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朱子语类》),林逋符合朱熹提出的标准吗?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林逋的同时代人也是如此认定的。林逋隐居孤山,虽与“钱塘自古繁华”(柳永《望海潮》)的杭州城近在咫尺,但他二十年不入城市。林逋隐居后名动朝野,地方长官数次向朝廷保荐,但他拒不出仕。朱熹表彰陶渊明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朱子语类》)林逋虽然不像陶渊明那样躬耕陇亩,但他对于官职则是“真个能不要”。唐人卢藏用初隐终南山,不久应诏入朝,从此在官场里度过一生,那是假隐士。林逋隐居孤山,终老于斯,这是真隐士。林逋死前自造墓室,作《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这是林逋的绝笔诗,颇见其志。前二句说生前与湖上青山相对,死后与数竿修竹为伴,生生死死都在红尘不到的清幽环境中。后二句自喜平生所作诗文,皆与功名政治无关,不像汉人司马相如那样热衷功名,谄媚君主,临终时还将一卷“封禅书”托给其妻,以待朝廷之访求。林逋的主要生活年代是宋真宗朝,真宗曾封禅泰山,又使人伪造天书。此诗不但是对朝廷乌烟瘴气的批判,也是对自身清高人格的赞美。林逋生前,范仲淹曾慕名往访,盛赞其道德:“莫道隐君同德少,尊前长揖圣贤清。”(《和沈书记同访林处士》)林逋卒后,苏轼盛赞其人品:“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书林逋诗后》)范、苏等人出仕朝廷,风节凛然;林逋隐居江湖,不辱其志,他们从不同的方面为北宋士大夫的人格建构作出贡献。宋人对士人品格的要求注重出处大节,所以公认林逋是真正的隐士。
    林逋与陶渊明,分别生于治世与乱世,平生举止颇有不同。但是孟子说得好:“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孟子·离娄下》)其实林逋的人生态度相当接近陶渊明,要是易地而处,林逋就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渊明就是北宋的林逋,两人的出处大节基本相同。“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的陶渊明是真隐士,“梅妻鹤子”的林逋也是真隐士,苏轼对陶渊明与林逋同样表示崇高的敬意,真是目光如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