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炼丹术与唐代化学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6:11:18 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芳 参加讨论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炼丹术萌芽于战国,奠基于秦汉,成长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明清走向衰落。炼丹术是中国古代化学的核心内容,道教徒在炼丹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无意中取得了众多举世闻名的化学成就,如火药的发明,硫酸的制取以及冶金技术的进步等,推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道教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宗教目标的推动下,炼丹术(原始化学)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酝酿,在唐朝发展到顶峰。默顿认为,英国清教主义在促进科学发展方面是无意识的,不是清教徒们预期的行为,科学仅仅是清教徒用来颂扬上帝的工具。有一句公式语成了清教徒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的汇聚中心,这就是:“颂扬上帝”是存在的目的和(存在的)一切。在研究道教与炼丹术(原始化学)的关系时,亦可认为炼丹术(原始化学)是道教徒用来实现其长生不死、羽化登仙宗教目标的工具。在研究诸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时,发现很多宗教在其实现其宗教目标的过程中,无意中促进了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等)的发展。由此可得出结论:宗教不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促进科学发展的,即宗教在促进科学发展方面总是无意识的,总是把科学作为实现其宗教目的的工具的。如明清时期,西方基督徒向中国传播的科学技术,虽然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但它是为在中国传播基督教信仰服务的。以长生不死、羽化登仙为目的的道教对原始化学(即炼丹术)产生了哪些影响,即道教徒在原始化学方面取得了哪些世人瞩目的成就值得深入研究。 《史记》记载了最早和炼丹有关的活动:一是秦始皇求仙药之事迹,“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同“炼”)以求奇药”。二是李少君为汉武帝炼丹,“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砂)可化为黄金’”。至唐炼丹活动普遍流行,不仅儒家以及其他世俗之人参与炼丹,甚至许多佛教徒亦参与其中。儒家对包括外丹在内的各种方术的批判,佛教对道教炼丹术的攻讦比比皆是。然在炼丹术鼎盛的唐朝,儒家与佛教中参与炼丹的教徒亦不在少数,如出身儒家的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就曾为武则天合炼过金丹;许多佛教徒亦参与炼丹,如婆罗门僧那罗曾为太宗炼制丹药,《旧唐书》卷198记载:方士那罗,自言寿200岁,云有长生之术。胡僧卢伽阿逸多曾为高宗合炼丹药,《旧唐书》卷84载:胡僧卢伽阿逸多受诏合长年药,高宗将饵之。僧大通曾为宪宗炼制丹药,《旧唐书》卷16记载“山人柳泌辄怀左道,上惑先朝。……僧大通医方不精,药术皆妄。” 儒家、佛教中人直接参与化学活动的相关记载极少,儒家、佛教中人在炼丹活动中做出化学成就的就更少。《金石簿五九数诀》中记载唐麟德年间婆罗门僧支法林通过燃烧的方法辨别硝石:近唐麟德年甲子岁有中人婆罗门支法林负梵甲来此翻译,请往五台山巡礼。行至汾州灵石县,问云:“此大有硝石,何不采用?”当时有赵如珪、杜法亮等一十二人,随梵僧共采试用,全不堪,不如乌长者。又行至泽州,见山茂秀。又云:“此亦有硝石,岂能还不堪用。”故将汉僧灵悟共采之,得而烧之,紫烟烽烟。曰:“此之灵药能变五金,众石得之尽变成水。” 这一记载表明佛教徒支法林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然用燃烧的方法识别硝石,中国南北朝时就已识得,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上品篇·朴硝》记载:治病亦与朴硝相似,《仙经》多用此消化诸石,今无正识别此者。顷来寻访,犹云与朴硝同山,所以朴硝名硝石朴也,如此则非一种物。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硝大同小异,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硝石也。此又云一名芒硝,今芒硝乃是练朴硝作之。与后皇甫说同,并未得核研其验,须试效,当更证记尔。且即使支法林是一位对化学有一定研究的佛教徒,然无文献记载表明支法林曾参与炼丹活动。 史料表明,唐时儒家与佛教中不乏参与炼丹活动的人,虽然取得化学成就的很罕见。但唐时道教以外的人,如儒教徒、佛教徒以及其他世俗中人,炼制丹药有助于将金丹术中的知识与技术传播到世俗生活中,推动唐代化学的进步。炼丹过程中需要的炼丹原料、烧炼得到药物以及烧炼方法等都与化学息息相关。今从抽砂炼汞、硫化汞的合成、制铜技术、炼制铜砷合金等方面论述唐代道教徒取得的化学成就。 (责任编辑:admin) |